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心理学应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而非意识或内在心理过程,强调环境刺激对行为的塑造作用,核心包括刺激-反应联结、强化与惩罚、条件反射等机制。
-
聚焦可观察行为
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应摒弃主观意识研究,只关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例如,华生主张通过实验分析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否认遗传或本能的主导性。 -
环境决定论
行为由外部刺激驱动,通过强化(如奖励)或惩罚改变行为频率。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表明,行为后果(如得到食物)会强化该行为重复发生。 -
学习即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证明,中性刺激(如铃声)与天然刺激(如食物)反复配对后,可单独引发反应(唾液分泌)。这一机制被广泛应用于行为矫正。 -
否认内在心理过程
行为主义排斥研究思维、情感等内在状态,认为行为变化仅需分析环境变量。例如,斯金纳箱通过控制实验环境预测动物行为。
总结:行为主义以客观实验为基础,主张行为是环境的产物,其理论至今影响教育、心理治疗等领域,但忽视认知作用的局限性也引发后续学派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