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学派的主要观点

供给创造需求,减税节支

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经济理论流派,与凯恩斯主义形成鲜明对比。其核心观点和政策主张可归纳如下:

一、核心理论基础

  1. 萨伊定律的复兴

    供给学派重新肯定萨伊定律,主张“供给创造需求”。他们认为,生产活动本身会创造收入,这些收入最终转化为消费和投资需求,从而推动经济循环。凯恩斯主义强调需求管理,而供给学派则认为供给是经济活动的根本驱动力。

  2. 生产要素供给的重要性

    经济增长取决于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有效供给。个人和企业为获取报酬而提供生产要素,报酬的激励作用会影响其经济行为。

二、核心政策主张

  1. 减税与激励机制

    • 大幅度降低个人和企业税率,增加储蓄和投资能力,激发工作积极性和企业家精神。

    • 通过减少税收负担,使企业和个人更愿意承担风险、进行创新和扩大生产。

  2. 减少政府干预

    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过度财政干预,主张减少对劳动和商品市场的管制,营造自由竞争环境。例如,简化行政审批程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等。

  3. 货币与财政政策

    • 实行货币管理,使货币增长与经济增速相适应,避免通货膨胀。

    • 削减政府预算支出和社会福利支出,逐步实现财政平衡。

三、理论争议与影响

  • 拉弗曲线 :拉弗提出“拉弗曲线”,描述税率与税收收入的关系,认为存在最优税率区间,超过该区间可能抑制经济活力。

  • 费尔德斯坦曲线 :部分学者提出“费尔德斯坦曲线”,认为财政赤字增加会抑制资本形成,反而导致通货膨胀。

  • 实践效果 :20世纪70年代美国实施的减税政策(如里根经济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滞胀,但也引发高赤字、高利率等问题。

四、与其他学派的对比

  • 凯恩斯主义 :强调需求管理(如财政支出、货币政策),主张通过政府干预稳定经济。

  • 新凯恩斯主义 :部分吸收供给学派观点,但更关注市场失灵和价格粘性,主张适度干预。

供给学派通过强调供给创造需求、减税节支和减少干预,试图解决凯恩斯主义在滞胀时期的局限性,但其政策效果存在争议。

本文《供给学派的主要观点》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768370.html

相关推荐

认知发展学派的创始人

无单一创始人 认知学派没有明确的单一创始人,而是由多位学者在不同领域共同推动形成的。以下是关键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乔治·A·米勒(George A. Miller) 提出“数字7±2”理论,揭示人类短期记忆容量限制,是认知学派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J·皮亚杰(Jean Piaget) 发展发生认识论,研究儿童认知发展过程,创建日内瓦学派,强调认知结构与知识形成。 赫伯特·西蒙(Herbert

2025-05-09 高考

火成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火成学派认为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岩石由地球内部岩浆活动形成,强调地热和岩浆在地质塑造中的核心作用,其代表人物詹姆斯·赫顿提出“均变论”,指出地质过程是长期且持续变化的。​ ​ ​​岩浆活动的核心作用​ ​ 火成学派以火成论为基础,主张地球内部的热能通过岩浆运动塑造地表。岩浆通过地壳裂隙上升,冷却后形成火成岩(如花岗岩、玄武岩),成为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

2025-05-09 高考

存在主义流派的主要观点

‌存在主义流派的核心观点强调人的自由选择、个体责任和生命意义的主观性,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人类通过行动和决定赋予自身意义。 ‌ ‌存在先于本质 ‌ 存在主义认为人没有预设的本质或目的,而是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定义自己。萨特提出“人首先存在,然后才定义自己”,反对传统哲学中预先设定的人性概念。 ‌自由与责任 ‌ 人拥有绝对的自由,但也必须承担选择的后果。存在主义者如萨特和加缪指出

2025-05-09 高考

简述认知发展学派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

认知发展学派游戏理论的核心观点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游戏与智力发展的关联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智力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在儿童整体认知发展背景下考察。游戏形式与儿童所处的认知阶段密切相关,例如象征性游戏(如角色扮演)多出现在具体运算阶段。 认知发展阶段的决定性作用 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直接影响游戏类型。例如,前运算阶段儿童常通过想象性游戏探索世界

2025-05-09 高考

认知流派的主要观点

认知流派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支,强调人类的思维、知觉、记忆和决策等认知过程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以下是关于认知流派的主要观点: 认知流派的主要观点 认知与行为的关系 :认知流派认为,个体的认知过程(如知觉、记忆、思维等)对其行为有重要影响。个体通过感知和解释环境事件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同时行为的结果又会影响个体的认知和情感。 认知失调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个体的信念

2025-05-09 高考

自由主义学派的基本观点是

自由主义学派的核心观点是主张个人自由至上、反对政府过度干预,尤其否定福利国家的普遍福利政策,强调市场机制和社会自发秩序的作用。 个人自由与有限政府 自由主义认为个人是自己利益的**判断者,政府权力应严格受限,避免侵犯个人权利。政治层面主张民主制度和法治原则,经济层面推崇自由市场,反对国家通过福利政策扭曲资源配置。 批判福利国家 该学派认为普遍福利政策会导致依赖文化,削弱个人责任感和市场效率。例如

2025-05-09 高考

新批评流派的三个观点

新批评流派是20世纪英美文学批评的重要流派,其核心观点包括文本自足性、语境理论以及细读方法。这些观点强调文学作品的独立性、语言的精妙分析以及深入解读的重要性。 1. 文本自足性 新批评流派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的、封闭的、自足的“本体”。它强调文本本身的价值,认为作品的内在结构、语言形式和象征意义比作者意图或背景更重要。这种观点反对将文学批评与作者的个人经验或外部世界直接关联

2025-05-09 高考

精神分析流派的主要观点

精神分析流派的核心观点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涵盖其理论基础、发展脉络及核心立场: 无意识与心理动力学 强调无意识心理过程对行为和情感的深远影响,认为人类心理行为源于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如性本能)和童年经验。弗洛伊德提出心理动力学理论,将人格划分为本我(本能与欲望)、自我(现实调节者)和超我(道德规范)。 童年经验与人格形成 认为童年经历对人格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包括与主要照料者的关系

2025-05-09 高考

国外不同游戏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

​​国外游戏理论流派的核心观点可归纳为三大方向:经典理论聚焦生物本能,精神分析学派强调心理补偿,认知学派注重发展适应性。​ ​其中,​​剩余精力说​ ​认为游戏是能量过剩的释放,​​精神分析理论​ ​将游戏视为潜意识的宣泄,而​​皮亚杰的认知理论​ ​则提出游戏是儿童同化外部经验的关键途径。 ​​经典游戏理论​ ​ 以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研究为代表,从生物学角度解释游戏动机

2025-05-09 高考

人本主义流派主要观点

以人为中心,促进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流派是心理学中强调人的主观体验、自我实现和潜能发展的理论体系,其核心观点可归纳为以下五点: 一、潜能观 人本主义认为,每个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具有未被充分开发的潜在能力。教育和社会环境应通过提供适宜的支持和挑战,帮助个体挖掘这些潜能,实现自我成长。例如,罗杰斯强调学生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而教师的作用是创造条件让这种倾向得以实现。 二、自我实现观

2025-05-09 高考

认知主义理论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认知主义理论是心理学的重要流派,强调人类通过思维、记忆和问题解决等内部认知过程来学习与理解世界,其代表人物包括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等,核心观点聚焦于 主动认知建构**、内在知识结构 和思维与语言的相互作用 。** 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皮亚杰 :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通过同化与顺应构建知识,强调认知发展的主动性和阶段性。 布鲁纳 :倡导发现学习理论,主张教育应关注知识的结构化

2025-05-09 高考

认知发展学派的基本观点

认知发展学派的核心观点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为主: 儿童是主动学习者 认知发展学派强调儿童通过主动探索环境、与物体及他人互动来构建知识,而非被动接受信息。例如,婴儿通过感官和运动探索世界,形成对环境的认知。 活动是经验的来源 学习过程发生在儿童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包括操作物体、社交交往等。活动帮助儿童形成对物体的认知、区分自我与他人,并掌握社交规则。 认知发展的阶段性

2025-05-09 高考

认知学派皮亚杰的主要观点

​​认知学派皮亚杰的核心观点聚焦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建构性过程,强调成熟、经验、社会环境与自我调节的动态交互作用,其“发生认识论”提出认知结构通过同化、顺应与平衡机制持续演化,最终构建科学认识框架。​ ​ 皮亚杰认为认知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而非单纯先天成熟或被动经验。他提出儿童心理发展依赖四个关键条件:成熟提供生理基础,实际经验积累感性材料,社会环境传递文化工具,而平衡化机制调节同化与顺应的冲突

2025-05-09 高考

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观点

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观点包括潜意识的重要性、早期经历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以及**在人格形成中的关键作用。 潜意识的核心地位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潜意识是心理活动的核心,包含了被压抑的情感、欲望和记忆。这些潜意识内容虽然不为我们所察觉,但却深刻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决策。通过自由联想和梦的解析等方法,可以揭示潜意识的内容。 早期经历的影响 精神分析学派强调,个体的早期经历

2025-05-09 高考

认知心理学派的主要观点

认知心理学派的主要观点是‌研究人类如何获取、处理、存储和使用信息 ‌,强调‌心智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 ‌,认为人的认知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系统。其核心理论包括‌注意力、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 ‌等心理过程的机制。 ‌信息加工模型 ‌ 认知心理学将人脑比作计算机,认为认知过程包括输入、编码、存储和输出。例如,感知觉负责接收外界信息,工作记忆临时保存信息,而长时记忆则存储长期知识。这一模型帮助解释学习

2025-05-09 高考

认知主义代表人物口诀

认知主义代表人物主要包括以下五位核心人物,其理论贡献对心理学及教育学领域影响深远: 皮亚杰(Jean Piaget) 认知主义早期代表,提出儿童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感觉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强调知识通过主动建构形成,为认知心理学奠定基础。 布鲁纳(Jerome Bruner) 主张发现学习理论,倡导通过探索和发现构建知识结构,推动教育改革,提出“认知结构”概念

2025-05-09 高考

认知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

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加涅 认知主义教育学是心理学中强调个体认知结构与知识构建过程的理论流派,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如下: 一、核心代表人物 皮亚杰(Jean Piaget) 提出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将人类认知发展划分为感觉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强调通过观察和经验主动构建知识。 布鲁纳(Jerome Bruner)

2025-05-09 高考

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个体的认知能力是分阶段、连续发展的 ,受社会文化环境和学习经验的深刻影响 ,且不同年龄段具有特定的思维特征 。这一理论由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等心理学家提出,为理解人类思维成长提供了重要框架。 分阶段发展 :皮亚杰将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0-2岁,依赖感官探索)、前运算期(2-7岁,符号思维萌芽)、具体运算期(7-12岁

2025-05-09 高考

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行为主义心理学以可观测的行为为核心研究对象,主张通过环境刺激与反应的关系解释心理活动,其代表人物包括华生、斯金纳和班杜拉等,核心观点强调​ ​“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 ​“强化塑造行为”​​以及​ ​“观察学习的重要性”​**​。 ​​华生(John B. Watson)​ ​ 作为行为主义奠基人,华生提出心理学应摒弃意识研究,聚焦可测量的刺激(S)与反应(R)

2025-05-09 高考

皮亚杰是认知主义的代表人物吗

皮亚杰是认知主义的代表人物,其理论对认知心理学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以下是具体分析: 核心地位确认 皮亚杰是认知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布鲁纳、奥苏贝尔等同为该领域核心人物。 理论贡献 提出 认知结构说 ,强调知识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构建认知结构,认为学习是主体与环境互动的适应过程。 通过 三座山实验 揭示儿童认知的自我中心化特点,划分认知发展四阶段(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

2025-05-09 高考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