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服务站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人员专业性不足、经费保障缺失、硬件设施不完善、服务流程不规范四大核心痛点。具体表现为基层工作人员业务生疏、财政预算未覆盖村级站点、办公场所与设备短缺、政策落实与走访机制流于形式等,直接影响服务质量和退役军人权益保障。
-
人员配置与专业能力短板
多地服务站工作人员由其他岗位临时调动,缺乏退役军人工作背景,对政策理解不透彻、业务操作不熟练。部分村级服务站甚至未配备专职人员,导致信息采集遗漏、光荣牌悬挂不及时等基础服务断层。业务培训频次不足且形式化,难以支撑“一口清”的专业要求。 -
财政支持与硬件保障不足
市、镇两级服务站经费普遍未纳入财政预算,村级站点更面临“无独立场所、无基础设备”的困境。部分服务站被迫设在仓库或杂物间,标识标牌混杂悬挂,政治文化氛围缺失,严重影响服务形象与效率。 -
服务机制执行不到位
“尊崇工作法”中的“一周一活动”“一月一堂课”多流于应付,走访慰问频次不达标,就业创业帮扶台账空白。退役返乡“五关爱”与新兵入伍“四尊崇”待遇差异明显,易引发心理落差。常态化联系机制依赖微信、电话等低效形式,缺乏深度情感联结。 -
管理规范性与数据更新滞后
信息台账动态更新不及时,“一人一档”覆盖率低,流动党员与优抚对象名册缺失。部分站点工作材料零散归档,**登记与矛盾化解记录不完整,难以追溯服务过程。数字化管理手段未普及,仍依赖纸质文档手工操作。
解决这些问题需系统性优化:强化财政专项投入、建立标准化培训体系、推行“功能+”站点升级、引入数字化管理工具,同时通过第三方督导与退役军人参与评价机制倒逼服务提质。唯有夯实基层服务根基,才能真正实现“退役军人之家”的定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