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类和非学科类是教育部根据“双减”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内容进行的分类管理,具体如下:
一、学科类定义
-
核心科目
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等基础学科,以及与这些学科直接相关的衍生科目。
-
管理要求
所有涉及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的校外培训均归为学科类,禁止占用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开展线上或线下培训。
二、非学科类定义
-
主要领域
包括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
政策保障
非学科类培训不受学科类限制,可正常开展,但需遵守培训时间、内容规范等要求。
三、区分要点
-
核心依据 :是否涉及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内容。例如,书法、国学属于非学科类,而英语演讲、科普等若涉及学科知识则可能被归为学科类。
-
监管重点 :学科类培训因与升学、考试直接关联,成为校外培训治理的核心对象。
总结 :学科类聚焦基础学科知识,非学科类侧重能力培养,两者共同构成“双减”政策下校外培训的规范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