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未按实发工资报税属于违法行为,员工可通过向税务机关或劳动监察部门实名举报**。企业通过虚报工资、拆分收入等手段避税,不仅损害员工社保、公积金权益,还可能面临补税、罚款甚至刑事责任。
一、违法行为的具体表现
- 工资拆分避税:将部分工资以现金、私人转账等非正规形式发放,仅按最低基数申报;
- 虚构补贴或费用:通过报销、福利名义替代工资,降低应纳税额;
- 隐瞒加班费或奖金:未将全额收入纳入个税申报系统。
二、举报途径与所需证据
- 税务机关举报:携带劳动合同、银行流水、工资条等证明实际收入的材料,通过12366热线或电子税务局提交;
- 劳动监察投诉:若涉及社保公积金少缴,可同步向当地人社局反映;
- 匿名与实名选择:实名举报需提供联系方式,但处理优先级更高。
三、**注意事项
- 证据完整性:确保留存至少12个月的工资发放记录,避免口头承诺;
- 时效性:劳动纠纷需在离职后1年内提出,税务举报无明确时限;
- 法律后果预判:企业补缴税款后,员工或需配合调整个税申报。
提示:举报前建议先与企业沟通协商,若无果再通过正规渠道申诉,同时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与就业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