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布的教师十条禁令明确划定了教师职业行为底线,重点包括严禁传播不当言论、违规补课、以教谋私、体罚学生等行为,旨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维护教育公平与学生权益。 以下为具体内容及亮点解析:
- 严禁言论失范:教师不得散布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论,或传播虚假、低俗信息,确保教育环境的思想纯洁性。
- 禁止违规补课:在职教师不得参与有偿补课或为培训机构介绍生源,杜绝利用职务牟利。
- **以教谋私:收受礼金礼品、推销商品、参加家长付费活动等行为均被明令禁止,保障师生关系的廉洁性。
- 严惩弄虚作假:在招生、评优、职称评审中舞弊,或抄袭学术成果的教师将受严肃处理。
- 规范收费行为:禁止巧立名目收取试卷费、辅导费等,减轻学生及家长负担。
- 维护师生关系:严禁任何形式的体罚、歧视或超越师生界限的行为,保护学生身心健康。
- 公平评价学生:不得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公开排名,避免伤害学生自尊。
- 明确职责边界:禁止将批改作业、打印资料等教学任务转嫁给家长。
- 严守法律底线:参与赌博、酒驾、邪教等违法活动将面临严惩。
- 强化监督机制:各地需设立举报渠道,对违规行为“零容忍”,确保禁令落地生效。
提示:教师十条禁令是教育行业正风肃纪的重要依据,家长和社会可通过官方渠道监督举报,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