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26号文件是真实存在的政策文件,全称为《关于开展不良**转让试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办便函〔2021〕26号),其核心目的是规范银行不良**转让行为,试点允许批量转让个人不良**,但需警惕市场上“2.5折清债”等误导性宣传。
-
政策真实性验证
该文件由中国银保监会于2021年1月7日正式发布,明确允许银行将单户对公不良**和批量个人不良**转让给持牌资产管理公司(AMC)。试点范围涵盖信用卡透支、个人消费信用**等,但不包括住房按揭**或抵押类**。 -
政策核心内容
- 转让主体:仅限银行与持牌AMC之间进行,个人无法直接参与。
- 禁止二次转让:AMC收购后不得再次转售个人不良**,需自行清收或重组。
- 市场误读风险:部分机构曲解政策,宣称“2.5折结清债务”,实为利用信息差收取高额服务费,实际债务仍需按原合同履行。
-
政策实际影响
- 对银行:加速不良资产处置,缓解资本压力。
- 对债务人:债务可能被AMC接管,但还款义务不变,仅协商空间可能增大(如分期或部分减免罚息)。
-
识别骗局的关键点
- 任何声称“低价结清债务”的服务均需提供书面合同明确条款,否则涉嫌欺诈。
- 个人不良**转让需通过银登中心等官方平台公示,可查询交易真实性。
总结:26号文件是真实的金融监管政策,但个人需理性对待债务问题,避免被不实宣传误导。合法债务优化应通过银行或AMC直接协商,而非依赖第三方“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