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个月
医疗期规定明细如下,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
一、医疗期期限计算规则
-
基本标准
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医疗期长度由实际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共同决定,分为以下七档:
-
10年以下 :5年以下3个月,5年以上6个月
-
10年以上 :5年以下6个月,5-10年9个月,10-15年12个月,15-20年18个月,20年以上24个月
-
-
累计计算周期
医疗期按连续工龄计算,例如:
-
3个月医疗期按6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
-
6个月按12个月内累计计算
-
9个月按15个月内累计计算
-
12个月按18个月内累计计算
-
18个月按24个月内累计计算
-
24个月按30个月内累计计算
-
-
起始时间与包含内容
-
医疗期从病休第一天开始计算
-
病休期间包含公休、假日和法定节日
-
二、医疗期内权益保障
-
工资待遇
-
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
-
若劳动合同期满,合同应延至医疗期满,职工继续享受医疗期待遇
-
-
劳动合同管理
-
医疗期内用人单位不得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
医疗期结束且不能从事原工作或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单位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但需支付经济补偿
-
-
其他规定
-
医疗期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的职工,用人单位不得以"医疗期结束"为由进行经济性裁员
-
医疗期结束后的待遇根据《劳动合同法》进行补偿计算
-
三、法律依据与争议解决
-
法律依据 :主要依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第三条
-
争议解决 :可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维护权益,建议保留就医记录、工资条等证据材料
以上规定适用于全国范围,特殊地区(如上海)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如延长至2030年),需以当地最新政策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