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复工复产会议记录的核心在于明确责任分工、落实防控措施、强化应急管理,通过聚焦隐患排查、人员培训、动态监督等关键环节,确保生产安全与防疫要求同步推进。
一、细化政策与责任分工
会议需明确各级部门及岗位的安全职责,确立“一把手”负责制,将防疫、设备检查、消防管理等任务分解到具体责任人。例如,车间主管负责每日巡查,安全员对接应急预案演练,人力部门统筹健康监测与返岗培训。通过签署责任书、公示流程清单,规避管理漏洞。
二、全面隐患排查与整改
针对生产设备、电气线路、消防设施等开展专项检查,建立隐患台账并限期整改。同步落实环境消杀、防疫物资储备(如口罩、消毒液)、分区域就餐等防控措施。会议应记录排查结果并跟踪整改进度,例如某车间老旧电路升级需在48小时内完成。
三、动态化防疫与健康管理
部署员工健康监测方案,包括体温日报、健康码核验、高风险区旅居史排查等。会议需明确异常情况上报流程,如发现发热员工应立即隔离并启动应急预案。安排错峰上下班、线上会议等非聚集措施,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四、应急管理与培训强化
制定可操作的应急预案,涵盖火灾、疫情爆发、设备故障等场景,明确疏散路线、联络机制及救援资源。会议应规划定期演练时间,例如每季度组织一次消防与防疫联合演练。通过线上课程、现场指导等方式培训员工安全操作规范与自救技能,提升整体风险意识。
五、监督机制与反馈优化
成立专项督导组,采用突击检查、台账抽查等方式监督措施落实情况,会议需记录问题通报与奖惩措施。例如,对未佩戴口罩的班组予以通报批评,对隐患排查及时的个人给予奖励。同时建立员工反馈渠道,根据实际执行难点优化流程,如调整消杀频次或物资分发方式。
安全复工复产需兼顾常态化防控与生产需求,企业应通过会议明确执行标准,定期复盘调整策略,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实现安全管理与效率提升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