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工地复工率整体呈现“南强北弱、基建领跑”的特点,截至2月底复工率达64.6%,但同比仍下降,资金到位率(49.1%)成为关键制约因素。其中,华东、华南地区复工进度领先,非房建项目(如高铁、水利)复工率高于房建,而专项债支持的民生工程(如安置房、旧城改造)资金保障较好,复工率显著优于普通房地产项目。
分区域看,华东地区复工率最高(36.5%),上海、浙江的基建项目因资金保障充分复工较快;华南依赖未停工项目支撑,但资金压力较大;西南地区资金改善带动复工提速,北方则受制于资金到位率同比下滑。分项目类型,非房建项目复工率(24.2%)比房建高3.3个百分点,尤其是国家级重点工程(如甬台温高速改扩建、常泰大桥)集中开工,但施工强度弱于往年。房建项目中,仅部分专项债支持的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项目资金到位率同比转正,其余商品房项目仍受地产低迷拖累。
从时间线看,春节后复工呈阶梯式增长:正月十六复工率23.5%,正月廿三升至47.7%,正月三十达64.6%,但环比增速未能抵消同比缺口。劳务上工率(61.7%)与复工率差距缩小,反映施工强度逐步恢复。值得注意的是,头部建筑企业更倾向优先启动资金到位率超50%的项目,而中小型施工方仍面临供应商复工滞后的连锁反应。
总结来看,2025年工地复工的核心矛盾已从“防疫制约”转向“资金分配”,建议关注专项债落地效率及建材需求滞后效应。未来基建与民生工程仍是复工主力,而普通房建项目的回暖需依赖房企现金流实质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