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教学目标设计已不再机械套用“三维目标”框架,而是更强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整合性表述,突出可观测、可评价的行为动词和真实情境的应用能力。
-
核心素养取代三维框架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目标从割裂的“知识、技能、情感”三维转向核心素养的整合培养。例如,数学学科强调“数学建模能力”而非单独列出概念记忆或解题步骤,体现学科思维与真实问题解决的融合。 -
行为动词的精准化
模糊表述如“理解”“掌握”被具体行为动词替代,例如“列举细胞结构”“分析数据趋势”。布鲁姆分类理论中的“分析”“评价”等动词更受青睐,确保目标可测量且与评价标准直接挂钩。 -
情境化与跨学科整合
教学目标设计注重真实情境的嵌入,如“通过社区调查提出环保方案”,融合知识应用、合作能力与社会责任感,避免三维目标的机械拼凑。 -
弹性与个性化
分层目标成为趋势,例如基础层“复述课文内容”与拓展层“设计故事续写”,兼顾学生差异,而传统三维目标易忽视个体需求。
教学目标的设计需紧扣学科本质与学生发展需求,核心素养导向、行为具体化、情境真实性是关键,而非形式化的三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