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中的流押条款是指抵押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权人可直接取得抵押物所有权的条款。我国《民法典》明确禁止流押条款,因其可能损害公平原则,导致抵押物价值与债权失衡。
-
法律禁止原因
流押条款易造成抵押权人利用优势地位压低抵押物价值,损害债务人权益。例如,若房产市场价远高于债务金额,直接取得所有权会导致不公。 -
替代性规定
法律允许抵押权人通过协议折价、拍卖或变卖抵押物优先受偿,确保价格公允。需双方协商或司法程序完成,避免单方获利。 -
例外情形
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后,双方可协商以抵押物抵债,但需明确价值结算,且不损害其他债权人利益。 -
实务风险提示
合同中若出现流押条款,该条款无效但不影响其他合法条款效力。企业或个人需审慎设计担保协议,避免法律纠纷。
总结:流押条款虽被禁止,但可通过合法途径实现担保目的,关键在于遵循公平原则与法定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