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为主,快速响应
针对极端天气及自然灾害对施工现场的影响,需采取以下综合应对措施:
一、预防为主的管理措施
-
风险因素调查与隐患排查
定期开展自然灾害风险因素调查,识别潜在隐患(如滑坡、洪水、台风等),并常态化排查整治。
-
应急预案与物资准备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和责任人员,储备应急物资(如防护装备、机械设备、照明设备等),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
设施设备维护
加强临时设施(如工棚、临时道路)的防风加固,检查排水系统、临时用电及深基坑等关键部位,确保排水畅通和设备稳定。
二、极端天气专项应对措施
(一)暴雨天气(如强降雨、洪水)
-
排水与积水处理
及时清理施工现场排水沟渠,对基坑、低洼地带进行积水抽排,防止内涝。
-
设备与施工暂停
停止建筑起重机械、吊装作业及露天拆除工程,加固高支模、深基坑等危险部位。
-
水位监控与预警
在河道、施工平台设置水位监控刻度,暴雨来临前转移人员至安全区域,并对水上施工设备采取防冲刷措施。
(二)台风与大风天气
-
设备加固与停摆
吊装设备、行车控制器挂零档,扒杆摆至顺风方向,外脚手架增加拉结点,材料清理并固定。
-
临时设施防护
拆除广告牌、临时标语牌等易被风掀起的设施,加固外脚手架悬挑支承结构,确保材料堆放稳定。
-
信息监测与响应
密切关注气象预警,风力达6级以上启动应急预案,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保障信息畅通。
(三)高温天气(夏季)
-
防暑降温措施
提供防暑药品、清凉饮料,调整作业时间避开高温时段,加强施工现场通风降温。
-
健康监测与保障
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发现中暑症状立即就医,确保作业人员每日饮水达标。
三、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
培训与演练
定期开展防灾减灾培训,组织应急演练,明确各岗位职责和处置流程。
-
物资储备与调配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确保防护用品、抢险设备等物资充足,并制定调配机制。
-
信息联动与协同
与气象、水利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遇重大灾情及时启动联防联控,统一调度资源。
四、日常管理强化
-
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
常态化开展施工现场安全检查,重点关注临时用电、深基坑、高大模板等风险点,及时整改发现隐患。
-
防灾知识宣传
通过宣传栏、培训等形式普及防灾知识,提高施工人员风险意识,形成全员防灾减灾氛围。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降低极端天气及自然灾害对施工现场的影响,保障工程安全与人员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