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保障措施通过完善监管体系、强化全程溯源与风险防控,重点加强食品生产、流通、餐饮全链条管理,并运用智慧监管手段筑牢安全防线,同时推动社会共治与标准化建设。
保障食品安全的首要措施是建立健全全程监管与风险防控机制。落实企业食品安全自查要求,从生产源头把控原料、添加剂使用及生产过程清洁标准,严厉打击非法添加、虚假宣传等行为。同步建立风险隐患动态排查库,结合智能监测平台实现风险品种分级治理,通过企业自查与监管部门主动核查的双重机制排查隐患。重点加强校园食品、冷藏冷冻食品及特殊食品的专项监管,推行“放心肉菜市场超市”承诺制,实现中小学校周边食品经营单位100%动态分级管理。
溯源体系建设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核心手段之一。要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完整记录生产、流通、销售信息,通过电子化追溯系统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确保农产品、冷藏品等高风险产品全链条可追溯。借助区块链或物联网技术实现数据实时上传,监管部门可在线核查生产批次、检验结果等关键数据,严控掺假造假风险。同时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在餐饮单位后厨安装摄像头,消费者与监管部门能实时监督食品加工流程,形成透明化、可追溯的管理闭环。
社会共治与标准建设进一步巩固安全防线。加强执法队伍专业化培训,建立分级分类检查机制与应急预案演练体系,提升突发事故处置效率。鼓励举报监督机制,引入家委会、人大代表参与社会监督,形成政府、协会、媒体、公众协同的立体监督网络。推动食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严格执行农药禁限用规定,扩大“三品一标”认证范围,确保生鲜农产品的农兽药残留检测合格率持续达标。智慧监管平台通过整合网格化巡查数据、抽检信息与风险预警模型,实现风险智能分析与靶向治理,促进资源高效配置。
系统性构建食品安全屏障需要技术赋能与社会协同双管齐下。企业须履行主体责任完善溯源链条,监管部门依托数字化工具强化风险预警,公众参与监督形成闭环管理,共同推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