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世后名下房产的继承需遵循《民法典》法定继承或遗嘱继承规则,同一顺序继承人一般均等分配,尽主要赡养义务者可多分,继承人协商一致可差异化分配。继承流程涉及公证、评估、税费缴纳及产权过户等环节,需准备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产权凭证等材料。
-
确认继承条件与范围
房产继承需满足被继承人死亡且遗产为合法个人财产的条件。夫妻共同房产需先析产,确认被继承人遗产部分。涉及非法所得或家庭共有财产的,不纳入继承范围。 -
法定继承顺序与分配原则
第一顺序继承人为配偶、子女、父母;无第一顺序时由兄弟姐妹、祖父母等第二顺序继承。同一顺序继承人原则上均分遗产,但生活困难、尽主要赡养义务、协商一致等情况可调整分配比例。例如子女共同赡养时,法院可能酌定贡献较大者多分。 -
继承操作流程
首先办理继承公证,需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遗嘱(如有)及放弃继承声明(如放弃);再通过评估确定房产市值,向房管部门提交公证书、完税证明、产权证明等材料完成过户。诉讼继承适用于争议场景,由法院裁定后凭判决书过户。 -
税费与成本
法定继承免征契税、增值税及个人所得税,仅需缴纳印花税(0.05%)及公证费(评估价0.1%-0.5%)。非公证继承或诉讼程序可能增加公证费、诉讼费。
老人离世后房产继承需依法依规操作,建议提前明确亲属关系材料、遗嘱意愿及继承方案,必要时咨询法律专业人士。继承人需协商配合材料准备,优先通过公证继承简化流程以降低纠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