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权各占50%的情况下,实际控制人通常由公司章程、协议约定或实际经营管理权决定。若双方无法协商一致,可能导致公司僵局。关键点包括:协议控制权、法定代表人身份、日常经营主导权等要素。
-
公司章程与协议
若股东协议或章程明确约定一方拥有重大事项否决权、委派法定代表人等条款,即使股权比例相同,约定方可能成为实际控制人。例如,规定财务审批、人事任免等关键权限归属某一方。 -
法定代表人身份
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股东往往在对外事务中具有决策优势,如合同签署、银行账户管理等。工商登记信息中的法定代表人身份可能成为司法实践中认定控制权的依据。 -
日常经营主导权
实际控制人通常掌握日常运营核心环节(如采购、销售渠道、核心技术)。若一方长期主导公司人财物管理,即使股权均分,也可能被认定为实际控制方。 -
僵局风险与解决方案
股权对等且无协议约束时,双方可能因表决权僵局导致公司停摆。可通过引入独立董事、设置轮值机制或签订一致行动协议来规避风险。
股权均分时需提前通过协议明确控制权分配,避免后期纠纷。若已出现僵局,可通过协商调整股权结构或寻求司法介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