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可**
针对用人单位以压榨手段阻止员工辞职的行为,劳动者可通过以下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一、明确法律禁止性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
禁止以威胁、暴力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手段**** (第40条);
-
禁止通过降职、调岗、绩效扣减、过度加班等变相手段迫使离职 (第5条、第40条);
-
禁止拖欠工资或以其他手段克扣报酬 (第6条、第7条)。
若用人单位存在上述行为,均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关系,需依法支付赔偿金。
二、收集证据
**成功的关键在于证明“被迫离职”而非“主动提出”。需收集以下证据:
-
沟通记录 :保存与上级、人事部门的通话录音、邮件往来等;
-
工作证据 :加班记录、考勤数据、绩效评估报告等;
-
证人证言 :同事证言或工会调查结果。
三、**途径
-
协商解决
首先尝试与用人单位协商,明确表达诉求(如合理补偿、调整工作条件等)。部分企业为避免纠纷可能接受协商。
-
劳动仲裁
若协商无果,可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注意:
-
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益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
需提交仲裁申请书、证据材料等。
-
-
法律诉讼
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在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周期较长,但可主张赔偿金、经济补偿等权益。
四、注意事项
-
避免自行离职 :主动离职可能无法获得法律支持,且可能面临工资克扣风险;
-
保留证据时效 :部分证据(如录音、聊天记录)需在仲裁或诉讼前保全;
-
法律咨询 :复杂案件建议委托专业律师处理,提高**成功率。
五、补充说明
若用人单位以“公司政策”为由压制,可结合《劳动法》第82条规定主张违法解除,要求继续履行或赔偿损失。注意保留公司规章制度中违法条款的证据,作为仲裁或诉讼的依据。
(引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