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项目经理通常每天需打卡2次(上午和下午各1次),部分项目或特殊时段要求更严格(如间隔超4小时或同步工人考勤)。 这一规定旨在确保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履职,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并通过指纹、人脸识别等技术实现精准管理。
-
基础打卡要求:多数地区规定项目经理每日至少2次打卡,时间覆盖常规工作时段(如上午8:00-12:00,下午14:00-18:00),且两次打卡间隔需大于4小时才视为有效考勤。高频打卡能有效减少脱岗风险,配合监理单位抽查进一步强化监督。
-
技术手段升级:现代工地普遍采用生物识别(指纹、人脸、虹膜)或GPS定位考勤,数据实时上传至监管平台。例如,浙江等地要求项目经理与工人同步上下班,黑龙江则通过人脸识别+电子围栏确保定位真实性,杜绝“代打卡”漏洞。
-
特殊时段严控:在深基坑施工、起重机械安拆等高危作业期,或汛期、重大活动期间,部分地区要求项目经理24小时值班且禁止请假。安徽芜湖等地明确此类时段考勤缺失将直接触发违约金扣除或人员更换。
-
违规后果明确:未达标打卡可能面临罚款(如单次缺勤扣3000元)、信用惩戒甚至清出当地建筑市场。多地将考勤率与项目评优挂钩,如月度到岗率低于80%视为严重违约,建设单位有权要求更换项目经理。
提示:具体打卡次数需结合当地政策和合同条款,项目经理应优先查阅项目招标文件或住建局最新通知,动态调整考勤安排以避免合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