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降薪变相裁员是违法行为,用人单位未经协商单方面降薪或通过降薪逼迫员工离职均违反《劳动合同法》。劳动者有权要求恢复原薪资、主张赔偿金或经济补偿,关键**步骤包括收集证据、书面异议、劳动仲裁等。
-
法律定性:降薪属于劳动合同变更,必须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若企业以经营困难为由单方面大幅降薪,且伴随裁员行为(如停用工作权限、调岗),可能构成变相裁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标准为经济补偿的2倍(2N)。
-
常见手段:企业可能通过取消奖金、制定不合理KPI、调整工作地点等方式变相降薪,甚至关闭考勤系统或孤立员工,迫使主动离职。此类行为若缺乏合理依据,均属违法。
-
**路径:
- 证据固定:保留劳动合同、工资记录、降薪通知、沟通记录(如邮件、录音)。
- 协商与投诉:先书面要求恢复薪资,协商无果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 仲裁与诉讼:申请劳动仲裁主张工资差额及赔偿(时效1年),对结果不服可起诉。
提示:遇到恶意降薪时,避免主动辞职,应通过法律途径**。若企业已停缴社保或撤岗,可视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直接主张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