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薪或转岗
裁员前先调岗是用人单位常用的一种策略,其核心目的通常是通过岗位调整迫使员工主动离职。这种策略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形式和套路:
一、常见套路类型
-
调岗不降薪
企业以工作需要为由将员工调至新岗位,但薪资保持原水平。员工到岗后可能发现新岗位无实质工作内容,最终因职业发展受限或工作环境变化主动离职。
-
高挂岗位
调岗后分配无实际职责的“闲职”或高层岗位,薪资不变但缺乏工作内容。这种方式利用员工对职业发展的期望,通过“高薪无事”的矛盾促使其主动提出离职。
-
跨区域/跨市调岗
-
跨省调岗 :直接拒绝,因涉及员工长期生活区域变动;
-
跨市调岗 :若劳动合同或工作地有明确约定,则可拒绝;
-
近距离调岗 :如30-50公里内且减少工时(如提供交通补贴),通常需接受。
-
-
岗位内容调整
通过调整岗位名称或职责,使其与原岗位关联性降低,例如将技术岗转为行政岗,但薪资维持原水平。
二、法律风险与应对建议
-
拒绝调岗的合法性
根据《劳动合同法》,企业调岗需符合以下条件:
-
与原岗位存在关联性;
-
符合员工职业发展规划;
-
不存在变相降薪行为。若调岗不满足这些条件,员工可依法拒绝。 若企业以“不服从管理”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员工可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认定调岗违法。
-
-
书面协议的重要性
企业若以口头通知或诱导性协议(如“签协议否则就离职”)迫使员工接受调岗,员工应留存证据并通过法律途径**。签订协议时需仔细审查条款,避免签字不利协议。
-
主动**策略
-
保留证据 :记录调岗通知、沟通录音、协议签订过程等;
-
书面回应 :以《关于调岗调薪的异议单》形式明确拒绝理由及要求;
-
法律咨询 :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维护权益,要求恢复原岗位或赔偿损失。
-
三、注意事项
-
合同条款的预审 :入职时仔细阅读劳动合同中关于调岗的条款,明确薪资调整机制;
-
绩效评估的合理性 :若因绩效问题被调岗,需关注调岗是否与绩效评估结果直接相关,避免因“绩效不达标”被不合理调岗。
通过以上分析,员工可识别调岗中的潜在陷阱,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