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以
技术工离职时删除程序是否合法,需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判断,主要分为以下情形:
一、程序性质与所属关系
-
属于公司财产或知识产权
若程序是员工在职期间独立开发且属于公司业务范畴,通常视为公司财产或知识产权,离职时不得擅自删除。擅自删除可能构成对公司商业秘密或知识产权的侵害,需承担侵权责任,甚至可能触犯《刑法》中关于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规定。
-
属于个人劳动成果且与工作无关
若程序为员工个人独立开发且与工作无关(如个人兴趣项目),则属于个人财产,离职时有权删除。但需提前与雇主协商一致,避免引发纠纷。
二、公司规定与合同约定
-
劳动合同条款
若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离职时需交接工作成果或禁止删除程序,员工需遵守约定。否则,可能被视为违反劳动合同,需承担违约责任。
-
公司规章制度
企业通常有数据保护或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要求员工离职时交接相关资料。违反规定可能面临警告、罚款等处罚。
三、法律后果
-
民事责任
未经许可删除公司程序可能导致公司遭受经济损失,需赔偿损失。
-
刑事责任
若程序涉及商业秘密、且删除行为导致严重后果(如生产线停摆、重大经济损失),可能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若后果特别严重,则可能面临更严厉的刑事处罚。
四、建议处理方式
-
协商交接
将程序代码、文档等完整交接给指定同事或上交公司,确保公司业务不受影响。
-
签订协议
离职前与雇主签订书面协议,明确程序归属及交接方式,避免后续争议。
-
备份数据
若涉及重要数据,建议备份至云端或外部存储,同时删除公司关联权限,降低法律风险。
技术工离职时删除程序需谨慎处理,建议优先通过协商或法律途径解决争议,避免因单方面行为引发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