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自建房排查整治方案的核心目标是全面消除安全隐患,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过“摸底排查—分类整治—长效监管”三阶段实现动态化管理。重点聚焦经营性自建房、违规改扩建房屋及老旧危房,采取“属地管理、专业鉴定、销号整改”机制,同步建立数字化档案和常态化巡查制度,从源头遏制风险。
-
全面排查,精准建档
以行政村为单位,逐户排查房屋结构、建造年代、使用性质等基础信息,重点检查预制板结构、软弱地基、人员密集场所等高风险点。通过“产权人自查+专业机构复核”双轨模式,建立“一房一表”电子档案,确保数据真实可追溯。对初步判定存在隐患的房屋,立即组织安全性鉴定,明确风险等级。 -
分类整治,动态销号
按隐患严重程度实施分级处置:对重大风险房屋(如结构性倒塌风险)采取停用、拆除等紧急措施;对一般隐患房屋限期加固修缮。推行“整治台账”制度,落实产权人主体责任,整改完成一户、销号一户。经营性自建房需取得安全鉴定合格证明后方可继续运营。 -
长效监管,源头防控
强化审批监管,新建3层及以上自建房需专业设计和施工,严禁无资质违规建设。将房屋安全纳入村级网格化管理,定期开展“回头看”巡查。通过政策宣传、安全培训提升群众自查意识,建立“隐患举报—快速响应”机制,形成群防群治格局。
农村自建房安全整治需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刚性执法消除存量风险,也要通过技术指导、资金补贴等方式减轻群众负担。建议结合地方实际细化方案,优先保障弱势群体住房安全,逐步推动农村建房标准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