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素养66条》内容涵盖身体、心理与社会适应的全方位健康理念,核心包括科学饮食、疾病预防、心理健康、急救技能及环境健康等多维度知识,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提供系统指导。
1. 基础健康理念
健康不仅指无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整状态。需重视预防措施,定期体检,保护环境以促进健康。公民有责任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不歧视病残人员,科学献血。
2. 科学膳食与饮食习惯
膳食应以谷类为主,搭配蔬果、奶类、大豆及坚果,减少盐油糖摄入,科学饮水。儿童出生后需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成年人也应通过疫苗预防疾病。注意食品安全,生熟分开,不吃变质食品,防止病从口入。
3. 健康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规律运动,每天保证7 - 8小时睡眠。推荐每周150 - 30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重视职业防护,避免职业损伤。儿童每日户外运动超2小时,预防近视与肥胖。
4. 心理健康管理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需主动寻求支持,缓解焦虑抑郁。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科学应对网络成瘾。出现心理问题及时干预,培养积极心态,维护家庭与社会和谐。
5. 应急救护与灾害应对
掌握基础急救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AED使用等。科学应对灾害,例如火灾、地震、洪涝时的自救方法。家庭需妥善管理药物及危险品,防范中毒、触电等意外风险。
总结
《健康素养66条》以系统化知识结构覆盖健康核心议题,从基础理念到实用技能形成完整指导框架,助力公众主动管理健康,降低疾病风险,提升生活质量与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