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托办事型诈骗

​请托办事型诈骗是指犯罪分子虚构身份或人脉关系,以“花钱疏通”“内部渠道”等名义骗取钱财的违法行为,常见于入学、求职、司法“捞人”等场景,受害者往往因侥幸心理损失惨重。​

  1. ​诈骗核心套路​
    犯罪分子通常伪装成“某领导亲戚”“教育局内部人员”等身份,通过伪造聊天记录、虚假承诺“包办成功”获取信任,再以“打点费”“押金”等名目索要钱款。得手后以“流程延迟”等借口拖延,甚至失联。

  2. ​高发领域与案例​

    • ​入学诈骗​​:谎称能操作“名校名额”“跨学区转学”,骗取家长数万元至数十万元。
    • ​求职诈骗​​:虚构“国企编制”“高薪岗位”,要求支付“疏通费”,实则无任何资源。
    • ​司法诈骗​​:声称能“取保候审”“减轻刑罚”,利用家属焦虑心理骗取巨额资金。
  3. ​识别与防范要点​

    • ​拒绝“捷径”诱惑​​:任何声称“花钱违规办事”的承诺均属诈骗,正规流程无需私下转账。
    • ​核实身份与证据​​:要求对方提供官方文件或当面办理,警惕仅凭“口头保证”或“PS截图”。
    • ​留存证据及时报警​​: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一旦发现被骗立即报案以减少损失。

​请牢记:社会事务需通过合法途径办理,轻信“关系户”不仅可能人财两空,还可能涉及行贿等连带法律责任。​

本文《请托办事型诈骗》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122514.html

相关推荐

非法采矿从犯一般怎么判

非法采矿从犯一般会根据其参与行为的情节严重程度,比照主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如果情节较轻,可能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情节特别严重,则可能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 从犯的量刑标准 从犯的量刑通常比主犯轻,具体处罚取决于其在非法采矿活动中的角色、参与程度以及造成的危害后果。 若从犯未直接参与核心犯罪行为或情节显著轻微

2025-05-15 学历考试

请托事项违法要求返还案例

根据权威法律案例分析,违法请托事项要求返还的案例主要涉及以下四类情形,法院普遍认定此类行为违反公序良俗或法律规定,合同无效且不受法律保护: 一、教育领域违规入学请托 案例 :张某为儿子小张中考违规入学支付5万元“打点费”,但未获录取;余某支付28万元为孩子违规入学,法院判决支持部分返还。 法律依据 :此类行为扰乱招生秩序,损害其他学生公平受教育的公共利益,属于无效民事法律行为。 二

2025-05-15 学历考试

非法获利5000元怎么判

‌非法获利5000元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具体量刑需根据罪名确定,一般可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情节严重者刑期更高。 ‌ ‌诈骗罪 ‌:若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5000元,依据《刑法》第266条,属于“数额较大”,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 ‌盗窃罪 ‌:非法窃取5000元财物,根据《刑法》第264条,达到“数额较大”标准,量刑与诈骗罪类似

2025-05-15 学历考试

非法请托行为法院不予保护

​​非法请托行为因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法院明确不予保护。​ ​无论是花钱“捞人”、托关系入学,还是行贿获取工程项目,此类行为均因目的和手段非法,被法律视为无效民事行为。​​关键点包括:请托款项无法追回、合同自始无效、当事人需自行承担损失​ ​,法院的裁判逻辑旨在维护社会公平与法治秩序。 ​​法律依据明确​ ​:根据《民法典 》第153条,违反法律或公序良俗的民事行为无效。例如

2025-05-15 学历考试

非法获利1万元如何处理

非法获利1万元的处理方式需根据具体违法行为判定,主要分为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两类: 一、行政处罚 无证经营 若涉及无照经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下罚款。 其他非法经营行为 如未经许可经营专营物品、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等,违法所得1万元可能触发行政处罚,具体包括罚款、没收财物等。 二、刑事责任 非法经营罪 个人

2025-05-15 学历考试

非法经营罪从犯怎么判

非法经营罪从犯的判决通常​​比主犯从轻或减轻处罚​ ​,具体量刑取决于​​犯罪情节、违法所得金额及从犯在案件中的作用​ ​。若情节较轻,可能判处拘役或短期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若情节严重(如数额巨大),刑期可达三年以上七年以下,但相比主犯仍会适当从轻。 ​​量刑标准分层​ ​: 违法所得数额较大(如5万元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情节严重(如25万元以上)

2025-05-15 学历考试

非法请托受法律保护吗

不受保护 非法请托行为不受法律保护,具体依据如下: 法律依据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非法请托行为(如行贿、找关系等)明显违反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因此相关合同或委托关系无效。 法院裁判原则 不支持返还请求 :若请托事项违法,法院通常驳回返还财产请求。例如,江苏高院明确裁定“请托”类案件不支持返还打点费用。 不法原因之债无效

2025-05-15 学历考试

非法请托什么意思

非法请托是指通过不正当手段请求他人利用职权或关系谋取利益的行为,其核心特征在于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理解: 定义与特征 主观目的非法性 :以获取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利益为目的,如通过贿赂、关系网等手段干预司法、招投标、就业等事项。 违反程序与公序良俗 :破坏正常社会秩序,如托人“捞人”办取保候审、中标项目、消除违章记录等。 常见类型

2025-05-15 学历考试

非法经营罪不知情怎么判

非法经营罪不知情的判定需结合主观故意与客观行为综合分析,具体结论如下: 一、基本判定原则 主观故意是构成要件 非法经营罪要求行为人具有主观故意,即明知或应当知道行为违法而实施。若行为人确实不知情(如无犯罪意图、未预见到违法性),则不构成犯罪。 行政处罚为主 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通常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行政机关进行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停业整顿等。 二、特殊情形下的责任认定

2025-05-15 学历考试

非法请托算诈骗吗

不属于诈骗 非法请托本身 不属于诈骗罪 ,但可能涉及其他犯罪行为,具体需结合行为方式、主观故意及后果综合判断。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非法请托与诈骗的界定 非法请托 指通过不正当手段请求他人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可能违反公职人员廉洁自律规定,但不一定涉及财物交换。 诈骗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关键要素包括: 主观故意

2025-05-15 学历考试

人托人托关系办事被骗

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法律规定,托人托关系办事被骗属于诈骗行为,可依法追责。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诈骗构成要件 主观故意 :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财物。 客观行为 :使用欺骗手段,如编造“托关系”“疏通关系”等谎言,使受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支付财物。 数额标准 :诈骗金额达到3000元以上的,构成诈骗罪

2025-05-15 学历考试

不法原因之债

​​不法原因之债是指因违反法律或公序良俗而产生的债务,法律明确不予保护​ ​。​​其核心特点是给付目的非法​ ​(如行贿、请托办事)、​​行为违背社会公共利益​ ​,且​​当事人无权通过司法途径追讨​ ​。这类债务的典型场景包括“花钱买工作”“疏通关系减刑”等,司法实践均以“​​不法原因之债不受法律保护​ ​”为裁判原则,旨在遏制不良风气。 不法原因之债的认定需满足三个要件

2025-05-15 学历考试

不予立案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不予立案的法律依据主要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结合具体案件类型(如市场监管领域)的补充规定,具体如下: 一、刑事诉讼中不予立案的核心依据 基本条件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不予立案需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事实条件 :不存在犯罪事实,或犯罪事实显著轻微,无需追究刑事责任。 - 法律条件 :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或刑罚应罚性。 具体情形 包括: 情节显著轻微

2025-05-15 学历考试

不立案的理由怎么写

‌不立案的理由通常包括缺乏犯罪事实、证据不足、超过追诉时效等关键因素,需在法律文书中清晰表述并引用相关法条依据。 ‌ ‌缺乏犯罪事实 ‌ 若经调查确认不存在犯罪行为或事实不清,应引用《刑事诉讼法》第112条,明确说明“没有犯罪事实”或“事实不构成犯罪”,避免模糊表述。 ‌证据不足 ‌ 证据链不完整或无法证明嫌疑人行为与结果的关联性时,需列明具体缺失的证据类型(如物证、证人证言)

2025-05-15 学历考试

不予立案的理由是什么

不予立案的理由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案件不符合犯罪事实成立的标准、案件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案件不属于公安机关的管辖范围。以下将分点详细说明: 1. 犯罪事实不成立 公安机关在审查报案材料时,如果认为报案内容不足以证明存在犯罪事实,或者现有证据无法支持犯罪指控,则可能不予立案。例如,某些行为虽涉及违法,但尚未达到犯罪的程度,或者无法证明嫌疑人实施了危害行为。 2. 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2025-05-15 学历考试

行政案件不予立案的理由和依据

行政案件不予立案的理由和依据主要依据《行政处罚法》及《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具体如下: 一、不予立案的核心依据 《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二条 明确规定,没有违法事实或违法事实显著轻微的,不予行政处罚。这是不予立案的核心法律依据。 《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十七条 规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发现的违法行为线索,经调查后认为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应作出不予立案决定。 二、不予立案的具体理由

2025-05-15 学历考试

派出所不予立案的理由和依据

​​派出所不予立案的核心依据是法律规定的立案条件未满足或存在法定免责情形,具体包括缺乏犯罪事实、证据不足、超出追诉时效等​ ​。公安机关需严格遵循《刑事诉讼法 》及内部工作规范,确保立案决定的合法性与公正性。以下是常见理由的详细分析: ​​无犯罪事实或情节显著轻微​ ​ 若调查确认行为未达到犯罪程度(如民事纠纷)或危害性极低(如轻微肢体冲突未造成伤害),派出所依法不予立案。例如

2025-05-15 学历考试

市场监管不予立案的理由和依据

事实不成立、情节轻微、证据不足 市场监管部门不予立案的理由和依据主要依据《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及《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具体包括以下情形: 一、不予立案的法定情形 根据《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二十条,不予立案的情形包括: 违法事实不成立 若投诉举报所依据的事实不存在,则直接不予立案。 违法情节轻微且无需处罚 当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未造成危害后果时

2025-05-15 学历考试

法院不予立案会说明理由吗

会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法院在不予立案时必须说明理由。具体规定如下: 一、书面通知义务 常规案件 法院收到起诉材料后,若经七日内审查不符合立案条件,需以书面形式作出不予受理裁定,并明确说明不予受理的具体理由(如主体不适格、缺乏证据、不属于管辖等)。 特殊情况处理 若法院在七日内未作出裁定,原告可向上级法院起诉;对于简易程序案件,可能当场告知不予立案及理由。 二、告知方式 书面送达

2025-05-15 学历考试

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理由和依据

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核心依据是​​缺乏犯罪事实、情节显著轻微、超过追诉时效等法定情形​ ​,具体由《刑事诉讼法 》及公安机关办案规范明确界定。以下是主要理由和依据的详细分析: ​​没有犯罪事实​ ​ 公安机关经审查确认不存在犯罪行为,例如报案所称“财物被盗”实为家属误用,或证据无法证明犯罪事实存在。这包括行为未达犯罪程度、危害结果未发生或证据链不完整等情况。 ​​情节显著轻微不需追责​ ​

2025-05-15 学历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