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公益岗位通常可做3年,但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退休或续聘。关键亮点包括:初次核定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距退休不足5年者可延长至退休,重度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可申请续聘(累计不超过2次)。以下是具体政策要点:
-
基础期限:公益性岗位普遍采用3年制,合同期满后劳动关系自动解除。岗位类型涵盖社区管理、公共服务及后勤服务等非营利性领域。
-
延长条件:若初次核定补贴时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可延长岗位期限至退休。例如,一名55岁的残疾人(男性退休年龄60岁)最长可工作5年。
-
续聘机制:对就业极度困难的群体(如零就业家庭成员、重度残疾人),期满后可重新申请安置,但累计续聘次数不超过2次,每次重新计算3年期限。部分地区试点放宽续聘届数限制。
-
岗位保障:在岗期间享受劳动合同保护,补贴标准参照当地最低工资。部分地区优先安排残疾人应聘公益性岗位,比例不低于5%。
总结:残疾人公益岗位以3年为基准,结合个人年龄、就业难度等因素灵活调整。建议咨询当地人社部门,了解续聘政策与岗位开发动态,确保权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