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联的公益岗位能长久吗?答案是肯定的,这些岗位在政策支持和持续优化的背景下具有长期可持续性。
1. 政策支持
- 《残疾人就业条例》明确规定,政府需采取措施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开发适合残疾人的公益性岗位。
- 《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提出,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帮助难以通过市场化途径就业的残疾人。
2. 岗位开发
- 政府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机构等场所,开发了盲人医疗按摩等岗位。
- 2025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进一步推动适合残疾人的远程客服、数据输入等低门槛岗位的开发。
3. 补贴保障
- 公益性岗位为残疾人提供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确保基本收入保障。
- 补贴政策与社会救助体系衔接,增强岗位吸引力。
4. 就业成效
- 截至2024年,866.8万残疾人获得基本康复服务,为就业奠定了基础。
- 公益性岗位帮助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的残疾人家庭成员实现就业。
5. 长期可持续性
- 政策持续优化,公益性岗位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
- 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协同支持,确保岗位的长期稳定性。
残联的公益岗位在政策保障和实际成效的双重支持下,能够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为残疾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