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28品牌的归属经历了复杂的变迁,其发展历程交织着国企、民企与外资的多重影响。尽管当前成都意中洗涤用品有限公司主导了市场运营,但活力28的核心商标所有权仍归属于国企体系——荆州市活力二八家化有限公司,而荆州总部正面临破产重整局面。这一案例折射出中国民族品牌在现代化转型中的多面挑战。
-
历史渊源:从国企到合资的跌宕路
活力28前身为沙市油脂化工厂,1950年起扎根荆沙地区,1982年凭借首创超浓缩无泡洗衣粉迅速崛起,成为中国首家在央视打广告的日化品牌。1996年,为引进外资与德国美洁时成立合资公司,却因外资主导品牌运营受阻且商标被雪藏,元气大伤。2008年稻花香集团短暂接盘后,品牌在2016年的国企混改中重获新生,设立“荆州市活力二八家化有限公司”,标志着品牌回归国资体系。 -
近年转折:电商突围与代工崛起
2023年资金链危机导致荆州总部陷入困境,而成都意中集团以1190万“云股东”社群为核心,通过短视频直播平台实现销量爆发——单日涨粉百万,季度GMV破亿。这场复活得益于“三人主播”现象级传播,但其生产模式采用代工与自主生产并存策略:成都代工厂迅速扩产400人并将产能推高10倍,而荆州总部工厂则处于半停摆状态,重组工作尚未完成。 -
品牌归属:民企运作背后的国企烙印
当前市场运营主体四川雅卫、成都意中等企业均为轻资产代运营模式,并未实际持有“活力28”商标。核心资产仍由国有资本掌控——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24年确认活力集团进入重整程序,由天津信托托管,后续将由国资背景机构主导品牌升级。尽管民企贡献了大部分市场增量,但商标授权协议决定了品牌根基仍立于国企框架之内。 -
复苏路径与未来隐忧
复活策略聚焦新媒体社群运营与柔性供应链建设,例如联手四川雅卫拓展棉柔巾生产线。但在119%年增速背后,存在隐忧:成都团队不组建专业运营队伍、依赖传统代工模式,且缺乏自主研发能力。若无法平衡短期流量红利与长期技术投入,“复活”或重蹈“联名爆款难以持续”的覆辙,甚至重现2019年高价战略导致的现金流危机。 -
行业启示:资源整合决定存续
活力28案例揭示出传统国货转型升级的两条路径:一是通过代工模式快速恢复市场份额,依托直播电商获取增量现金流;二是借由司法重整引入战略投资者重构产业链。若想实现本质突破,需突破“重营销轻研发”的循环,建立专利壁垒及自主渠道体系,避免沦为代工厂的流量工具。
活力28的品牌存续证明,民族企业的复兴既需要适应数字化营销规则,更需解决产权治理问题。在国潮兴起与资本博弈的夹缝中,如何保持战略定力将成为其穿越周期的核心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