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字的词源及演变过程可归纳如下:
一、词源溯源
-
本义
指古代用草编织的席子,最早见于甲骨文,后引申为“草木茂盛”(如“兹盛”)。
-
引申义
-
表示“此、这里、这个”(如“兹日”“兹行”);
-
作动词时,同“滋”,意为“增益、繁殖”(如“兹兹”);
-
古代专指西域国名“龟兹”。
-
二、字形演变
-
甲骨文至金文
-
甲骨文为象形字,像草席或茂盛的草木;
-
金文时期演变为上下结构,上部保留“丝”(含“幺”),下部简化为“次”。
-
-
简化过程
随书写简化,最终形成现代汉字“兹”,保留了“zī”(此、现在等义)和“cí”(龟兹、增益等义)两个读音。
三、现代用法
- 作为一级常用字,主要承担代词(如“今兹”“兹事体大”)和名词(如“龟兹”)的职能,兼具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