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企业因税法与会计准则差异形成的未来可抵扣税款的权利,其会计处理核心在于确认条件、计量方法和后续评估。关键要点包括: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确认前提、需以未来应税利润为支撑**、减值测试需每年复核****。**
-
确认条件
只有当企业存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如资产账面价值低于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高于计税基础)且未来很可能获得足够应税利润时,才能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例如,企业计提坏账准备导致会计利润低于应税利润,形成可抵扣差异。 -
计量方法
递延所得税资产按预期转回期间的适用税率计算,且不得折现。若税率变动,需按新税率调整账面价值。例如,若未来税率从25%降至20%,资产金额需同步调减。 -
后续评估与减值
每年需进行减值测试:若未来应税利润不足抵扣,需计提减值准备(借记“所得税费用”,贷记“递延所得税资产”)。后续若利润恢复,可转回已计提的减值。
提示:企业需严谨评估未来盈利可能性,避免高估递延所得税资产导致财务风险,同时注意披露政策变更及税率变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