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所得税资产审计要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结合权威信息源整理如下:
一、核心确认原则
-
以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需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需评估企业盈利预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二、关键审计程序
-
复核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差异
-
分析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税法计税基础差异,如固定资产折旧、减值准备等处理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
检查内部交易损益的未实现部分,确保商业合理性和定价政策合规性。
-
-
核对纳税申报表与税务机关资料
-
核对纳税申报表、所得税汇算清缴报告及税务机关批复文件,验证可抵扣亏损和差异的准确性。
-
重新测算递延所得税资产金额,确保采用正确税率(通常为预期收回期间的税率)。
-
三、风险与披露审查
-
关注重大影响与业绩操纵风险
-
审查递延所得税资产对净利润的影响,警惕通过资产减值转回等手段操纵利润。
-
检查财务报表附注披露是否完整,包括未经抵销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及抵销后净额。
-
四、期初与变动分析
-
追溯期初金额与变动合理性
-
调查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形成原因(如坏账、减值等),评估本期增减变动的逻辑性。
-
对连续亏损企业,要求提供未来5年盈利预测及依据,判断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的合理性。
-
总结 :审计递延所得税资产需综合运用会计与税法分析,重点关注未来应纳税所得额的可靠性、税率适用性及财务报表披露的完整性,同时防范潜在的业绩操纵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