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企业因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未弥补亏损形成的未来税收利益,其核心价值在于优化税负现金流,典型案例包括存货跌价准备、预计负债及经营租赁等场景。
-
存货跌价准备案例
企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会计账面价值低于税法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例如,某公司存货成本500万元,计提跌价准备50万元后账面价值450万元,税法不认可跌价准备,计税基础仍为500万元。差异50万元按25%税率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2.5万元,未来存货销售时转回差异,冲减当期所得税费用。 -
预计负债案例
企业计提产品质量保证金等预计负债时,税法要求实际支付方可税前扣除。如某公司计提10万元预计负债,账面价值10万元,计税基础为0,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次年实际支付时转回差异,抵减当期应交所得税。 -
经营租赁案例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6号》,租赁负债与使用权资产的计税基础差异需分别确认递延所得税。例如,甲公司租赁负债账面价值260万元,计税基础为0,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65万元;使用权资产账面价值265万元(含初始直接费用50万元),计税基础为0,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66.25万元,实现税务与会计的匹配性处理。
总结: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需满足未来有足够应纳税所得额的前提,企业应结合业务实质规范账务处理,同时关注准则更新(如租赁新规)对税务筹划的影响。实务中需动态评估可收回性,避免资产减值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