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教均衡十项指标指的是

义教均衡十项指标‌是衡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标准,‌涵盖办学条件、师资配置、教育质量等关键维度‌,旨在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以下是具体内容:

  1. 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确保每名学生享有充足的教室、实验室等教学空间,硬件设施达标。

  2. 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保障学生体育活动需求,学校需配备操场、篮球场等标准化场地。

  3.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统一配置实验器材、信息化设备,避免资源分配不均。

  4. 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
    推动数字化教学,满足信息技术课程和现代化学习需求。

  5. 生均图书册数
    学校图书馆藏书量需达到规定标准,促进阅读素养提升。

  6. 师生比
    合理控制班级规模,确保教师数量与学生人数比例均衡。

  7. 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
    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鼓励高学历人才任教。

  8. 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
    优化教师职称结构,保障优质师资覆盖各校。

  9. 巩固率
    关注学生持续就学情况,降低辍学率,确保教育连贯性。

  10. 县域内校际差异系数
    通过数据监测缩小学校间差距,实现资源均衡配置。

总结‌:十项指标通过量化标准推动教育公平,重点关注硬件、师资与质量均衡,为政策落实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义教均衡十项指标指的是》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242394.html

相关推荐

优质均衡教育七项指标

​​优质均衡教育的七项核心指标涵盖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和资源分配,具体包括:每百名学生拥有高素质教师数、骨干教师数及音体美专任教师数,同时要求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运动场馆面积、教学仪器设备值达标,并确保网络多媒体教室覆盖率。这些硬性标准需校际均衡发展,且大部分指标须全面达标。​ ​ 资源配置方面,小学每百名学生需配备4.2名以上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1名县级以上骨干教师、0.9名音体美专任教师

2025-05-18 高考

国家优质均衡32项指标

​​国家优质均衡32项指标是教育部为推进县域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制定的核心评估体系,涵盖资源配置、政府保障、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四大维度,旨在实现“校校达标、项项达标”的均衡目标。​ ​其核心亮点包括:​​差异化配置教师资源(如每百名学生需配4.2名高学历小学教师)、严格控班额(小学≤45人/班)、保障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社会认可度需达85%以上​ ​,并通过校际差异系数(小学≤0

2025-05-18 高考

基本均衡发展八项指标

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八项指标是衡量教育公平和资源分配的重要标准,包括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和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这些指标通过评估小学和初中校际间差异系数,确保县域内学校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的均衡发展。 1. 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评估学校基础设施是否满足教学需求

2025-05-18 高考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十项指标标准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十项指标标准主要涵盖教育资源配置、学校建设、教师队伍、学生发展等方面,具体如下: 一、教育资源配置均衡 教师队伍 每百名学生拥有小学4.2人以上、初中5.3人以上的高学历教师,以及1人以上县级以上骨干教师。 每百名学生配备0.9人以上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 硬件设施 小学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4.5平方米,初中≥5.8平方米。 小学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7.5平方米

2025-05-18 高考

国家公费师范生的弊端和优势

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旨在培养基层教育人才,‌优势 ‌包括‌免学费、包分配、带编上岗 ‌,但‌弊端 ‌如‌服务期长、违约成本高、职业选择受限 ‌也需谨慎权衡。 ‌优势分析 ‌ ‌经济负担轻 ‌:免除学费、住宿费,并提供生活补助,适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就业保障强 ‌:毕业后直接分配至中小学任教,自带编制,避免求职竞争压力。 ‌职业发展支持 ‌:享受在职攻读教育硕士的机会,提升学历和教学能力。

2025-05-18 高考

国家公费师范生是毕业就工作吗

国家公费师范生毕业后通常需要工作,但具体安排需结合政策规定和实际情况。以下是关键信息整合: 基本要求 毕业后需回到生源省份从事至少5-6年的中小学教育工作,且需服从分配,期间不得调离或申请其他工作,否则需返还补助并支付违约金。 分配方式 双向选择 :通过省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专场招聘活动,可优先选择心仪学校,若无法通过则按生源地安排。 本研衔接 :研究生毕业后,在履约任教地范围内自主选择学校

2025-05-18 高考

广西定向招生有哪些高职高专学校

​​广西定向招生的高职高专学校主要包括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等,涵盖教育、医疗、农业、自然资源等领域,学生需签订服务协议并享受学费减免等政策。​ ​ ​​教育类定向院校​ ​:如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培养幼儿教师和小学教育人才,毕业后需在定向地区任教至少6年。 ​​医疗类定向院校​ ​

2025-05-18 高考

广西农技人员定向培养

​​广西乡镇农技人员定向培养计划通过“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模式,为乡村振兴输送技术人才,​ ​定向生在校享受“三免一补”政策,毕业后需服务基层5年以上,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精准支撑。 ​​政策背景与需求​ ​:针对基层农技人员不足、老龄化、知识断层等问题,广西从2020年起联合五部门启动定向培养计划,依托广西大学等高校,每年为29个县区输送农业技术骨干,2024年计划招录本科生108人

2025-05-18 高考

广西大学农技定向生

广西大学农技定向生项目是一项旨在培养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人才的重要计划,其政策亮点包括“三免一补”政策(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免教材费,补助生活费)以及定向就业保障。 1. 培养目标 项目主要面向乡镇农业推广机构,培养具备扎实农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农技推广服务人才。 学生毕业后需在乡镇农业推广机构从事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工作5年以上。 2. 招生条件 报考对象为参加普通高考的生源地为定向招生县(市

2025-05-18 高考

广西定向招生县有哪些

​​广西定向招生涵盖国家专项、地方专项、高校专项及基层定向就业四大类,各类别实施县区各异。国家专项计划覆盖34个国家级贫困县及合山市,地方专项计划面向全区农村,高校专项计划特招51县农村学生,基层定向专业则涉及教育、农业及自然资源领域。​ ​ 广西国家专项计划实施县包含融安县、融水县、三江侗族自治县等34个原国家级贫困县及合山市,要求考生户籍满3年、学籍及实际就读一致

2025-05-18 高考

教育均衡发展几个方面

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涵盖以下五个核心方面,结合政策目标与实践探索,形成系统性推进路径: 政策目标与战略定位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国家战略规划,明确2012年实现初步均衡、2020年达成基本均衡的目标,并向2035年优质均衡阶段迈进。 资源配置优化 区域统筹 :建立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发展机制,推动优质资源覆盖全学段。 学校建设 :通过集团办学

2025-05-18 高考

优质均衡7项指标是什么

教师数量、硬件设施、经费保障 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7项指标,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教师资源配置 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 小学:≥4.2人(大专及以上学历) 初中:≥5.3人(本科及以上学历) 要求:每个校区(50人以上)均达标,以当年度年报为准。 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 小学、初中:均≥1人 要求:区县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骨干教师。 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

2025-05-18 高考

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专项有编制的吗

​​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专项通常包含编制保障​ ​,其核心是通过专项编制调配、动态调整机制和资源倾斜政策,确保教育资源薄弱地区的师资稳定与均衡配置。​​关键亮点​ ​包括:专项编制专供教育系统使用、城乡编制动态流转、偏远地区编制核增比例优先等政策支持。 ​​专项编制的性质与来源​ ​ 教育均衡专项编制属于事业编制范畴,由地方编办统筹核定,专用于解决区域师资结构性矛盾。例如,五原县通过“总量控制

2025-05-18 高考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30条指标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旨在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关键亮点包括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教育设施标准统一、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最终实现更高水平的教育公平。 ​​教育资源配置均衡​ ​是基础。县域内每百名学生需配备符合要求的教师,如小学高学历教师4.2人以上、初中5.3人以上,且至少7项指标达标。体育、艺术教师需配足,教学设施如实验室、音美教室需达标,网络多媒体教室普及。 ​​政府保障程度​

2025-05-18 高考

均衡教育的八项指标

均衡教育的八项指标是衡量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核心标准,具体如下: 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小学≥4.5平方米,初中≥5.8平方米,涵盖教室、实验室、图书室等教学及辅助用房。 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小学≥7.5平方米,初中≥10.2平方米,包括田径场、篮球场等运动场地。 生均教育仪器设备值 小学≥2000元,初中≥2500元,覆盖教学仪器、多媒体设备等。 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 小学≥6台

2025-05-18 高考

均衡发展十指标参考值

均衡发展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是否协调的重要指标,其核心在于追求经济、社会、生态和民生的全面进步。以下是关于均衡发展十项指标参考值的详细说明: 1. 经济增长 GDP增长率 :衡量经济总量增长速度,一般保持在5%-7%为合理区间。 人均GDP :反映居民生活水平,发达地区通常高于10万元,欠发达地区则需逐步提升。 2. 就业水平 城镇调查失业率 :通常维持在5%以下

2025-05-18 高考

我国均衡发展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我国均衡发展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区域差距、城乡二元结构、公共服务不均等三大方面 ‌,其中‌东部与中西部发展水平差异显著 ‌,‌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滞后于城市 ‌,‌教育医疗资源分布呈现"马太效应" ‌。 ‌区域发展不平衡 ‌ 东部沿海地区GDP占比超50%,而西部地区人均收入仅为东部的60%。产业集聚效应导致中西部人才、资金持续外流,形成"强者愈强"的循环。 ‌城乡二元结构突出 ‌

2025-05-18 高考

教育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当前中国教育发展面临优质资源分布不均、特殊群体保障不足、评价体系亟待改革三大核心问题​ ​。教育资源在区域、城乡、校际间配置失衡,城乡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差距明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障儿童及留守儿童的教育可及性和质量有待提升,异地高考等政策限制仍然存在;过度依赖考试成绩的评价体系制约素质教育发展,导致应试倾向严重。 区域和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突出问题。东部沿海及大城市教育投入和优质资源集中

2025-05-18 高考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不同地区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资源分配不均 部分地区存在城乡、校际教育资源差异,如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落后等问题,导致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需加强思政课、科学、劳动教育等学科教师配备,同时存在教师流动率高、专业发展不足等问题,影响教学质量。 督导评估压力与基层负担 部分地区在“无感”评估要求下,面临增加基层负担、考核指标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工作推进受阻。

2025-05-18 高考

教育均衡发展是哪一年提出来的

​​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正式提出于2005年​ ​,其核心目标是缩小城乡、区域、校际教育资源差距,​​推动义务教育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型​ ​。这一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教育政策从效率优先转向公平优先,​​《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衡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年)​ ​成为首个专项政策文件,而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 》进一步将其纳入法律框架,奠定了制度化基础。 分点论述:

2025-05-18 高考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