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环保标准
国家对养殖场环保要求主要体现在选址、设施建设、污染控制及管理规范等方面,具体要求如下:
一、选址要求
-
远离敏感区域 :需距离居民区、生活用水源、学校、医院等人口密集区至少500米,并避开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及缓冲区。
-
禁养区限制 :不得在禁养区(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城镇人口集中区等)建设养殖场,已建设施需限期搬迁或关闭。
二、设施建设与运行要求
-
环保设施配套 :需配备污水处理设施(如沼气池、沼液池)、粪污收集系统及无害化处理设备,确保达标排放。
-
"三同时"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与主体工程需同步设计、施工、使用,并通过验收。
-
资源化利用 :鼓励采用沼气发酵、粪肥还田等技术,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污染排放。
三、污染控制措施
-
废水处理 :养殖场废水需经消毒处理后达标排放,未达标者不得循环使用。
-
粪便管理 :粪便需就地消毒后无害化处理,禁止外运,防止污染饮用水源。
-
疫病防控 :病死畜禽需焚烧或安全填埋,防止病原体传播。
四、管理规范
-
依法审批 :需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等手续,未批先建将面临关闭风险。
-
日常监管 :接受环保部门监督检查,定期报告污染物排放情况。
-
生态补偿 :通过流转土地、沼气建设等政策,支持养殖场履行环保责任。
五、政策支持与激励
-
补贴政策 :达到环保标准的养殖场可申请无息**、沼气补贴、种畜补贴等。
-
技术推广 :鼓励采用高效有机肥生产工艺,促进养殖业绿色转型。
法律依据 :上述要求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养殖场需严格履行法定义务,否则将面临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