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转用地转用报批流程是将农业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法定程序,核心包括规划符合性审查、多部门联合审批、指标匹配及公示听证等关键环节。以下是具体流程要点:
-
规划与指标核查
农用地转用需优先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及年度用地计划。涉及永久基本农田的必须报国务院审批,其他情形由省级或市级政府按权限批准。项目需提前确认用地红线是否含农用地、是否位于允许建设区,并匹配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 -
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
单独选址项目需办理用地预审(耗时2-3个月),取得《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见书》。批次用地项目可跳过预审,直接进入报批。预审需提交可行性报告、节地专章等材料,自然资源部门审查后核发意见书。 -
方案编制与层级报批
市/县自然资源部门拟订农转用方案(含补充耕地计划),经同级政府审核后逐级上报。国务院审批项目需经省级政府复核;省级权限项目可直接批复。方案需说明规划符合性、耕地占补平衡及必要性论证(如涉及永久基本农田)。 -
征地与公示程序
若涉及集体土地征收,需完成现状调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补偿安置方案公示(不少于7日)及听证(半数以上村民异议时)。县级政府汇总材料后报批,征地与农转用审批同步或分步办理。 -
实施与备案
获批后10日内,县级政府需在省级备案系统申报,匹配自然资源部指标,并下达乡镇政府执行。最终颁发土地使用权证书,完成供地手续。
提示:农转用流程复杂且周期长(通常4-6个月),建议提前对接自然资源部门,确保规划合规性,并优先纳入重点项目清单以加速指标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