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陷区的房屋是否属于危房需结合具体条件判断。关键因素包括:塌陷程度是否达到《危险房屋鉴定标准》的倾斜、裂缝等指标,周边地质稳定性是否持续恶化,以及房屋结构是否出现承重构件损坏。若同时满足上述条件,则可能被认定为危房。
分点展开说明:
-
鉴定标准依据
根据我国JGJ 125-2016标准,房屋出现基础沉降导致墙体开裂(裂缝宽度超5mm)、整体倾斜率超1%等情形时,可判定为危房。塌陷区房屋若出现此类结构性损伤,即符合危房定义。 -
地质环境影响
塌陷区若处于活跃沉降阶段,即使房屋当前损坏不明显,未来仍可能因持续塌陷加速劣化,此类区域常被整体纳入危房改造范围。 -
政策处置差异
地方政府对塌陷区房屋通常采取分级管理:短期内威胁人身安全的立即拆除;轻微沉降的需定期监测,暂不列为危房但限制使用。
塌陷区房屋需经专业机构检测后才能确认危房等级,建议业主及时申请鉴定,避免因延误处理引发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