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成本-预算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三差异分析法将成本差异分解为三个主要部分: 耗费差异 、 能量差异 和 效率差异 。以下是具体公式及说明:
一、核心公式
-
总差异公式 $$\text{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 = \text{实际固定制造费用} - \text{实际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其中,实际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 实际产量 × 标准工时 × 标准分配率。
二、分解公式
-
耗费差异 $$\text{耗费差异} = \text{实际固定制造费用} - \text{预算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该差异反映实际耗费与预算计划的差异,若实际费用低于预算则显示节约,反之则超支。
-
能量差异(产量差异)
$$\text{能量差异} = (\text{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 - \text{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 \times \text{标准分配率}$$该差异体现实际产量与预算产量的差异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影响,反映生产规模变化导致的成本波动。
-
效率差异
$$\text{效率差异} = (\text{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 - \text{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 \times \text{标准分配率}$$该差异反映单位产品工时消耗的差异,若实际工时低于标准则显示效率提升(节约),反之则超支。
三、示例说明
假设某企业实际产量为800件,标准工时为10000小时,标准分配率为1.5元/小时,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为190000元。
-
总差异
$$190,000 - (800 \times 10,000 \times 1.5) = 190,000 - 1,200,000 = -1010,000 \text{元(超支)}$$。 -
耗费差异
$$190,000 - (10,000 \times 1.5 \times 12) = 190,000 - 180,000 = 10,000 \text{元(超支)}$$。 -
能量差异(产量差异) $$(10,000 \times 1.5 \times 12) - (8,000 \times 1.5 \times 12) = 180,000 - 144,000 = 36,000 \text{元(超支)}$$。
-
效率差异 $$(8,000 \times 1.5 \times 12) - (8,000 \times 10,000 \times 1.5) = 144,000 - 1200,000 = -1056,000 \text{元(节约)}$$。
四、注意事项
-
标准分配率的确定 :需根据预算期生产条件合理设定,避免过高或过低。
-
分析目的 :三差异分析法有助于更细致地控制成本,尤其适用于生产规模变化较大的场景。
通过以上公式及示例,可系统分析固定制造费用差异,为企业成本控制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