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级
植被覆盖度的分级标准根据覆盖程度、植被类型及应用场景有所不同,主要分为以下两种体系:
一、按覆盖程度划分(4级)
-
高覆盖度(60%以上)
主要植被类型为高寒草甸、高寒沼泽化草甸,以藏嵩草、水嵩草等为主,草高5-25cm。
-
中高覆盖度(50%-60%)
以高寒草甸草原亚类为主,可见**土壤,草高20-60cm,伴生早熟禾、垂穗披碱草等。
-
中覆盖度(25%-50%)
属于高寒草原亚类,土壤沙化严重,草高17-33cm,优势种为紫花针茅、扁穗冰草。
-
低覆盖度(10%-25%)
以平原草甸为主,土地沙化,草高4-15cm,伴生沙蒿、披碱草。
-
极低覆盖度(0%-10%)
为高寒荒漠草原亚类,植被极少或无植被,以**岩石和碎石坡为主。
二、按植被类型划分(7级)
-
森林生态系统
乔木覆盖(高度>5m),含4个二级类型和6个三级类型。
-
灌丛生态系统
灌木覆盖(高度<5m),含3个二级类型和4个三级类型。
-
草地生态系统
草本植物为主,含3个二级类型和8个三级类型。
-
湿地生态系统
沼泽等浅水区,含3个二级类型和7个三级类型。
-
农田生态系统
农作物覆盖,含2个二级类型和4个三级类型。
-
城镇生态系统
人工表面为主,含3个二级类型和7个三级类型。
-
荒漠生态系统
覆盖度低于4%,含1个二级类型和4个三级类型。
三、补充说明
-
计算方法 :
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反演植被覆盖度,公式为:
$$FVC = \frac{(NDVI_{植被} - NDVI_{土壤})}{NDVI_{植被} + NDVI_{土壤}}^2$$其中,$NDVI_{植被}$和$NDVI_{土壤}$需根据地表反射率影像计算。
-
应用领域 :
植被覆盖度数据集(如30米分辨率Landsat影像)常用于环境变化监测、水文模拟及生态评估。
以上分级标准可根据具体研究需求调整,例如将“高覆盖度”细分为“高”和“极高”两个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