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倒签后,劳动者仍可能主张双倍工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未在法定期限内(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需支付二倍工资差额。倒签合同是否有效、能否免除双倍工资责任,关键看是否基于平等自愿且不损害劳动者权益。若用人单位为规避责任强迫倒签,法院通常支持劳动者索赔。
-
法律依据明确:
《劳动合同法》规定,未及时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需支付二倍工资至补签前一日(最长11个月)。即使倒签合同覆盖了事实劳动关系期间,若存在胁迫或未协商一致,仍视为未签合同。 -
司法实践分歧:
- 支持双倍工资:若倒签系用人单位单方行为(如离职时强迫补签),或合同内容空白、未协商,法院通常判决支付双倍工资。
- 不支持双倍工资:若劳动者自愿倒签且合同条款完整,可能视为双方对事实劳动关系的追认,用人单位免责。
-
劳动者举证关键:
- 保存证据:如入职记录、工资流水、沟通记录等,证明实际用工时间与倒签合同日期不符。
- 警惕空白合同:拒绝签署未填写具体条款的合同,并要求留存一份原件。
-
用人单位风险提示:
倒签合同并非“免责金牌”,若存在恶意规避责任或损害劳动者权益(如未缴社保),仍面临双倍工资、社保补缴等处罚。
总结:倒签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取决于真实性和自愿性。劳动者应积极**,用人单位则应规范用工流程,避免因小失大。遇到争议时,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或通过劳动仲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