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未盖章但已签字是否有效,取决于合同的具体约定和履行情况。以下从几个方面详细说明:
1. 合同生效的基本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成立的核心在于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签字或盖章均可作为合同成立的标志。如果合同未约定必须盖章,则签字本身即可使合同生效。
2. 签字的法律效力
签字表明当事人对合同内容的确认和同意。即使合同未盖章,只要签字方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且签字行为真实,合同即具有法律效力。
3. 盖章的补充作用
盖章通常用于确认合同主体的身份,增强合同的法律证明力。但在某些情况下,未盖章的合同仍然有效,尤其是当合同明确约定签字即可生效时。
4. 合同条款的具体约定
如果合同条款明确规定“签字并盖章”作为生效条件,则未盖章的合同不生效。如果未作此类约定,则签字即可满足合同生效的条件。
5. 履行行为对合同效力的影响
即使合同未盖章,但当事人已开始履行合同义务,法院通常也会认定合同已生效。例如,一方已支付货款或交付货物,则合同视为有效。
6. 法律风险提示
尽管未盖章的合同可能有效,但缺乏盖章可能导致日后发生争议时难以证明合同主体的身份,增加法律风险。建议在签订重要合尽量同时签字并盖章,确保合同的法律效力。
总结
合同未盖章但已签字是否有效,需结合合同约定和履行情况判断。签字本身通常具有法律效力,盖章则是补充和强化合同效力的方式。为避免法律风险,建议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生效条件,并在签订时尽量同时签字并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