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对人才市场发展前景的预测:
岗位需求方面
- 新兴技术领域需求旺盛:人工智能无疑是最热门赛道,大模型研发人才,尤其是基础算法研究与核心技术开发人才供不应求,算力人才需求也不断增加。同时,AI 技术在垂直领域的应用深化,首席信息官、云计算专家、AI 产品专家等岗位炙手可热。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方向发展,领军型人才以及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技术人才备受追捧;集成电路领域,芯片研发与制造的加速使得核心研发人才需求持续上扬;生物医药领域,药企与 AI 企业的跨界合作催生了 ADC 研发、工艺总监等中高管岗位的需求。
- 传统岗位面临调整:随着技术进步,出纳员、行政助理等传统办公职位的减少速度最快,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平面设计师等创意类职位也面临着被替代的风险。
人才素质方面
- 软性能力成重点考察对象: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对人才的筛选评估更加全面务实,除基本的学历背景、技术能力、工作经验外,AI 应用能力、跨界复合能力等软性能力成为重点考察对象,文化适应能力、经验迁移能力和快速落地能力等情景整合执行力也备受关注。
- 技能升级需求迫切:《2025 年未来就业报告》显示,到 2030 年全球近 40% 的工作技能将会发生改变,高达 63% 的雇主将技能差距列为关键障碍,59% 的劳动力预计需要在 2030 年前进行技能再培训或技能升级。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网络空间安全等领域的技术技能需求预计快速增长,而创造性思维、韧性、灵活性和敏捷性等人类技能依然至关重要,两者的有机结合将成为许多增长岗位的必备要求。
就业市场方面
- 区域人才市场一体化加速:“十四五” 期间,类似于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人才一体化格局的四梁八柱已经形成,“十五五” 期间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才跨域流动、柔性引才、区域联合招聘等形式不断丰富,区域和全国统一的就业及人才市场在加速形成。
- 灵活就业等新型业态发展:随着我国对灵活就业、零工经济等新型就业形态的重视和逐渐规范运作,未来其将成为促进就业的重要业态。
薪酬待遇方面
- 热门紧缺岗位薪资上涨:在全球革命的风口浪尖,中国聚焦 AI 大模型、算力基建和产业智能化等领域,相关热门岗位薪资水涨船高,如大模型算法工程师(智能制造)年薪可达 50 - 200 万,CIO/CTO 年薪可达 100 - 150 万。造型设计专家薪资高达 100 - 200 万。由于热需岗位高端人才稀缺,一些前沿技术岗位的跳槽薪酬涨幅可达 15%-20%。
- 整体薪酬涨幅趋于平稳:多数受访者预期薪酬涨幅在 10% 以下,2024 年市场整体调薪率为 5.5%,各行业调薪率较上年大多为持平或小幅下降。
人才流动方面
- 企业出海带动人才流动:企业出海进入新阶段,对于具备 “跨国能力矩阵” 的专业人才需求迫切,包括医药行业的海外临床、注册事务等岗位,以及先进制造业海外建厂所需的政府关系、人财法等全方位人才。头部企业通过全职引进、项目专家等方式吸引外籍高管加入。
- 人才回流与流动多元化:产业 “链主” 龙头上市公司、专精特新、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企业,成为区域市场吸纳高质量人才的主力军。从更大规模行业头部企业、更高层级城市回流,且拥有前沿技术与丰富项目经验的人才,备受雇主青睐。同时,新一线城市凭借政策利好与产业升级崛起,吸引了人才的跨区域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