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会计准则违规行为的审计方法,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现金和有价证券盘点法
通过突击盘点企业所有现金及有价证券业务部门,编制现金收支余额调节表,核实现金、有价证券的存在性和完整性。例如发现财务部私设“小金库”或虚报冒领公款等违纪线索。
二、银行账户清查法
-
询证函与余额调节表
向金融机构签发银行存款询证函,并要求提供银行对账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逐户核实账户余额及交易真实性。
-
异常交易监测
重点关注大额异常交易,如频繁的小额现金收支、未达账项等,发现违规线索后深入调查。
三、支出发票抽查法
-
统计抽样审查
根据支出业务量随机抽取发票样本(如1800张中抽540张),检查发票真实性、合规性(如日期、金额、签字等)。
-
异常发票重点审查
对金额异常(如石狮发票金额远超合理范围)、频繁开具或重复使用的发票进行深入核查。
四、厂家返利核实法
针对商品流通企业的厂家返利行为,检查返利是否按会计准则正确核算,是否存在虚增收入、私设账户等违规操作。
五、合同与协议审查
-
合同条款合规性
审查销售合同、采购协议等是否包含违规条款(如不平等权利、隐藏费用等)。
-
协议执行情况
核对合同执行记录,发现未履约或违规履约行为。
六、内部控制系统评估
通过访谈、流程分析等手段,评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识别制度漏洞导致的违规风险。
七、数据分析与趋势分析
-
财务数据异常检测
利用数据分析工具识别收入、成本、费用等指标的异常波动。
-
趋势性违规预警
结合历史数据,建立违规行为预警模型,提前发现潜在风险。
八、专项审计调查
针对特定领域(如工程项目、关联交易)开展专项审计,深入挖掘隐蔽性违规问题。
注意事项:
-
审计方法需结合企业规模、行业特性及风险等级灵活运用;
-
发现问题后应及时扩大审计范围,确保问题得到彻底查实;
-
定期培训审计人员,提升专业素养和风险识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