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配原则
-
产权归属优先
若房屋产权登记明确(如房产证、宅基地证等),拆迁补偿通常归产权登记户所有。例如,产权登记在小朱名下,补偿一般由小朱获得。 -
实际居住与使用情况
若两户均实际居住且产权存在争议,可能按使用面积、时间或贡献分配补偿。例如,小李长期居住并维护房屋,可适当倾斜补偿比例。 -
政策与协议依据
各地拆迁政策(如按面积、户头或户口补偿)和双方协议是重要依据。例如,部分地区可能规定按房屋面积分配,或两户协商补偿比例。
二、常见处理方式
-
协商分配
两户可自行协商补偿分配方案,综合考虑经济状况、居住需求等。若协商成功,按约定执行。 -
法律途径解决
协商不成可通过调解、仲裁或诉讼解决。法院会依据产权、使用情况、贡献等判定公平补偿比例。 -
补偿方式选择
- 货币补偿:按房屋评估价值补偿,需考虑两户贡献或协商比例。
- 产权调换:根据面积或户头数置换安置房,多户可能需合并或调整户型。
- 结合型补偿:货币与产权调换结合,灵活满足需求。
三、注意事项
- 户籍性质影响
农业户口可能在宅基地权益上获得倾斜,非农业户口则侧重房屋价值补偿。 - 分户有效性
若分户后未实际取得独立宅基地或房证,可能无法按两户独立补偿。 - 政策差异
各地补偿标准不同,需以当地最新政策为准。例如,部分地区可能对“一房二户”有专项规定。
总结
拆迁补偿的核心是保障合法权益,建议两户优先协商,并参考产权、居住情况、政策等综合分配。若争议较大,及时寻求法律帮助以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