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现役身份,面临多重限制
义务兵被开除军籍的后果是多方面的,涉及身份、权利、社会评价及未来发展等层面,具体如下:
一、身份与权利丧失
-
现役身份终止
开除军籍即取消现役军人身份,部队不再承认其服役经历,且无法享受军人相关优待。
-
军衔与职务撤销
被除名或开除军籍后,军衔取消,原有职务自然终止。
-
法律后果
不再具备《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规定的军人权利,如医疗、住房等优待。
二、法律与纪律处分
-
行政处分
属于最严厉的纪律处分,但非刑事处罚。依据《纪律条令》第144条、第145条规定执行。
-
刑事责任
若涉及犯罪(如危害国家安全、严重违纪等),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社会与职业影响
-
社会评价
被开除军籍者可能面临社会歧视,个人声誉受损,影响社交与就业。
-
职业限制
两年内无法出国(境)或升学,公务员、事业单位等机构不予录用。
-
经济影响
福利待遇终止(如军饷、医疗保险、退休金等),可能陷入经济困境。
四、家庭与后代影响
-
档案与荣誉注销
军事档案被封存,部队荣誉、奖励均无法保留。
-
后代发展受限
子女报考公务员、参军等可能受到牵连,部分地区会进行政审。
五、安置与监督
-
遣返与监督
由批准机关出具证明,遣返回户籍所在地,接受当地派出所监督,需定期报到。
-
户籍管理
可能面临落户、社保等户籍相关限制。
法律依据 :《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第144条、第145条规定了开除军籍的适用情形及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