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起,我国将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男性退休年龄逐步延迟至63周岁,女性分别延迟至55周岁或58周岁,并允许弹性提前或延后退休最多3年。 这一改革旨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结构变化等问题,同时兼顾个人选择与社会保障需求。
-
具体延迟方案
男性职工从2025年1月1日起,每4个月延迟1个月退休,15年内从60周岁逐步延至63周岁。女性分两类调整:原50周岁退休的女职工每2个月延迟1个月,最终延至55周岁;原55周岁退休的女职工每4个月延迟1个月,最终延至58周岁。例如,1988年出生的男性将在2049年63周岁退休,女性则根据岗位类型在2043年(55周岁)或2046年(58周岁)退休。 -
弹性退休机制
职工达到最低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后,可自愿选择提前退休(最多提前3年,且不低于原法定年龄),或与单位协商延迟退休(最长延后3年)。例如,1988年出生的男性最早可在60周岁退休,最晚可工作至66周岁。 -
养老金缴费年限调整
从2030年起,领取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从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每年增加6个月。2025—2029年退休者仍按15年标准执行,2039年后需缴满20年。 -
政策过渡期安排
1965年及以后出生的男性、1970年/1975年及以后出生的女性受影响较大,但临近退休者仅延迟数月。例如,1965年出生的男性可能仅延迟1—12个月退休。
延迟退休改革需结合个人健康、职业规划等综合考量。建议提前核对出生年份对应的退休时间表,并关注缴费年限要求,确保养老保障无缝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