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村庄规划编制是统筹乡村空间布局、保护生态资源、促进产业发展的系统性工作,其核心在于分类施策、村民参与、多规合一,需涵盖村庄分类、用地管控、设施配套等关键内容。
-
分类编制与动态调整:根据村庄发展潜力划分为集聚提升、特色保护、整治改善等类型,明确城郊融合类纳入城镇规划、搬迁撤并类不单独编制,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以适应发展需求。
-
村民主体作用:规划草案需通过公示、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经村民会议过半数同意后报批,确保规划反映实际需求,增强执行可行性。
-
空间布局与生态保护:划定生态、农业、建设空间控制线,统筹耕地保护、产业布局、居民点分布,注重历史文化风貌延续和防灾减灾设施规划。
-
设施配套与近期项目:明确交通、供水、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标准,配置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制定5年行动计划并纳入县域发展规划。
-
多规融合与实施保障:衔接国土空间、土地利用及专项规划,推行“一张图”管理,建立县乡联合编制机制和乡村规划委员会,强化技术团队支撑。
提示:规划需避免“一刀切”,结合地方特色量化目标,定期评估效果并优化,确保规划既具前瞻性又可落地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