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通常不包括临聘人员,两者在编制归属、待遇保障和职业发展上存在本质区别。临聘人员属于编外临时用工,虽在事业单位工作,但未纳入国家编制管理,不享受与在编人员同等的财政保障和晋升机制。
事业单位在编人员需通过统一招考或政策性安置进入,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工资由财政拨款,职业发展受《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保护。而临聘人员通过劳务派遣或单位自主招聘签订《劳动合同》,工资由单位自筹,稳定性较低,且多数无法享受职业年金、职称晋升等权益。
从管理角度看,事业单位的“全体干部职工”是否涵盖临聘人员需视具体语境而定。部分单位在纪律要求或工作部署中可能将临聘人员纳入统一管理,但人事档案、福利待遇等核心权益仍严格区分。例如,辅警、公益性岗位等常见临聘群体,虽承担部分基层工作,但法律身份和保障水平与正式职工存在显著差距。
临聘人员是事业单位用工的补充形式,但非正式工作人员。若需长期稳定职业,建议通过正规考试获取编制。对于已在岗的临聘人员,可关注地方政策是否开放“转编”通道,或通过提升技能增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