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赔偿流程需遵循以下核心步骤,确保权益得到合法保障:
一、医疗事故鉴定(核心环节)
-
病历封存:患者或家属需在指定部门(如医务处)申请封存病历资料,防止篡改。
-
鉴定申请:向医疗机构或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书面申请,明确事故原因、伤害后果及赔偿诉求。
-
鉴定机构:由医学会组织首次鉴定,不服可申请市医学会再次鉴定,最终由法院判决。
二、赔偿协商与调解
-
协商解决:双方自愿协商赔偿金额及支付方式,达成协议后签署书面协议。
-
行政调解: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调解,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计算赔偿基数(如医疗费、误工费等)。
三、诉讼途径(协商/调解失败时)
-
诉讼时效: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损害之日起1年内提起诉讼。
-
证据收集:包括病历、诊断报告、费用清单等,必要时委托律师评估责任。
-
法院判决:法院根据鉴定结论和赔偿标准,判定责任方及赔偿金额。
四、赔偿项目与计算标准
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具体金额按责任比例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