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标有效期通常设定为60天或90天,具体取决于项目复杂性和招标需求。关键依据是《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办法》等法规要求,需保证招标人有足够时间完成评标、定标及合同签订,同时避免因期限过长增加投标人风险。核心原则是:有效期从投标截止日起算,一般不超过90日,且评标定标需在截止前30日完成。
-
法律依据与常规设定
根据七部委27号令和30号令,投标有效期需涵盖开标、评标、定标、合同签订等全流程。由于定标最迟需在有效期结束前30个工作日(约42天)完成,加上前期评标时间,60天是基础保障,90天则为复杂项目预留缓冲。若招标文件未明确,投标人可主张按行业惯例执行。 -
有效期计算与关键节点
投标有效期起始点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日,非开标日。例如:若定标需42天,合同签订需30天,则60天有效期可覆盖简单项目,90天更适合需长期评审或谈判的大型工程。延长有效期需投标人书面同意,且招标方需补偿损失(不可抗力除外)。 -
投标人注意事项
- 严格匹配招标要求:若文件规定90天,投标人承诺60天可能导致废标。
- 保证金时效同步:投标保证金有效期需与投标有效期一致,拒绝延长可收回保证金。
- 撤销风险:有效期内撤标将没收保证金,且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
招标人规范操作
招标文件必须载明有效期,否则可能影响流程合法性。若因特殊情况需延长,应提前30日通知并协商补偿,避免单方面操作引发争议。
60天或90天的选择需平衡效率与风险。投标人应仔细阅读招标条款,招标人则需明确期限并留足评标时间。双方遵守法规和契约精神,是确保招投标顺利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