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通过伪造业绩骗取公司提成属于违法行为,具体处理方式及法律后果如下:
一、法律定性
-
构成职务侵占罪
若骗取金额达到《刑法》规定的“数额较大”标准(通常为2万元以上),将构成职务侵占罪,面临2-5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构成诈骗罪
若金额未达刑事责任标准,但存在欺骗行为,可能构成诈骗罪,根据金额大小分别适用3-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处理措施
-
公司内部处理
-
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支付经济补偿,但需支付已发放工资。
-
通过劳动合同或规章制度明确提成与工资的关联性,防止擅自变更条款。
-
-
外部法律途径
-
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刑事追责。
-
若涉及民事赔偿,可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返还提成及赔偿损失。
-
三、典型案例
某员工伪造6份虚假销售合同,骗取公司提成5万余元,最终被判3年6个月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万元。
四、注意事项
-
证据收集 :需留存财务记录、合同文件等证据,便于后续追责。
-
协商解决 :若金额较小,可尝试与员工协商,但需注意保留书面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