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虚作假是否触犯法律需分情况讨论,具体如下:
一、是否触犯法律
-
构成犯罪的情况
-
诈骗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骗取财物,数额较大者(如3万元以上)可处3-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合同诈骗罪 :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虚构事实骗取财物,量刑与诈骗罪类似。
-
组织考试作弊罪 :在资格考试中作弊,情节严重者可处3-7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伪造公文罪 :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可处3-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
不构成犯罪的情况
- 行为仅造成轻微损失或未达到刑事标准时,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如赔偿直接/间接损失)。
二、法律依据
-
《刑法》相关规定 :明确列举了诈骗罪、合同诈骗罪、伪造公文罪等具体罪名及量刑标准。
-
《公务员法》《统计法》等 :对公职人员、统计工作中的弄虚作假行为设定了行政处分(如警告、记过、撤职等)。
三、责任承担
-
刑事责任 :构成犯罪者依法判刑并处罚金。
-
民事责任 :需赔偿因虚假行为造成的损失。
-
行政责任 :公职人员或企业可能面临罚款、撤销资格等处罚。
总结 :弄虚作假是否触犯法律取决于行为性质、后果及是否达到刑事立案标准,需结合具体案件判断。